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家门口”服务群众就业!8月22日上午,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桥头社区联合佛山市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三水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共同为桥头社区就业驿站揭牌,同步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直播带岗”“三水区职业指导进社区”等专题活动。
桥头社区就业驿站揭牌启用。
据悉,桥头社区就业驿站建立了“4+6+8”的全覆盖公共就业服务新体系,将就业服务融入到社区“全科网格”管理中。该体系以8大服务网格为基础,重点为辖区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妇女等4大群体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匹配、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6大就业服务,并配备了强有力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队伍。网格员作为就业服务的骨干,主动为网格内的工商企业和求职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常态化的供需信息整合与管理,构建起一个动态的岗位供给与需求匹配平台,实现了精准对接与高效服务。
桥头社区就业驿站揭牌标志着三水社区就业服务迈入了新阶段。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桥头直播间内,两位主播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直播带岗”活动,为求职者实时传递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而在四楼,由职业指导师潘永基主讲的职业指导讲座主题涵盖了“失业背景分析”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赋能”,为现场求职者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助力他们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桥头社区就业驿站举办“家门口就业服务直播带岗”活动。
佛山市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丽琼表示,桥头社区就业驿站的成功揭牌,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也为企业搭建了招贤纳士的新平台,促进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与社区的合作,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为三水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市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妇女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桥头社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社区创新性地将“全科网格”管理机制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成功举办了“桥头夜”系列品牌活动,激发了夜间经济的活力,同时打造了夜间人才集市,实现了企业与居民的双向对接,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活力。此外,社区还在助残就业创业领域推出了爱心闪购电商直播、短视频团购带货等多元化帮扶项目,巧妙结合“助残帮扶”和“新媒体运营”,为残疾人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彰显了社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构建“全科网格”管理体系,桥头社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小区,开创了社区就业服务下沉到小区、精准对接企业与居民需求的新模式。社区依托8个党支部作为组织基础,将就业服务的“神经末梢”扎根于小区之中,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入了解并汇总小区内居民的求职需求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了供需信息的精准收集与初步匹配。
此外,桥头社区还融入了“产+销+培+创”的职业技能赋能体系,通过专业培训、技能提升课程以及创业指导,帮助求职者提升竞争力,并与人社部门的就业政策紧密对接,支持有创业意向的居民实现创业梦想,形成了从培训到就业再到创业的完整闭环。
桥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刘燕桃表示,社区积极探索“全科网格”+“小区”+“就业”的闭环式服务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实现了企业用工与居民就业的无缝对接。结合小区这一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社区深入小区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将就业服务真正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近年来,桥头社区积极探索“全科网格”+“小区”+“就业”的基层治理模式,先后与104个共建单位签订共建共治协议,引入30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全面下沉网格。通过“贴心服务家楼下”的便捷模式,社区吸引了大量新市民的安家落户,居住人口已稳步增长至50000人,充分展现了社区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未来,桥头社区将继续突出党建引领,完善“一核多元、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全科网格建设、住宅小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及新就业群体引领区协调共治等基层治理项目,筑牢基层基础,增进民生福祉。
南方+记者:魏英
通讯员:西宣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