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宁县五和镇省道S264沿线,镇、村干部与村民合力将一处违章棚房拆除,此地将复绿成为省道靓丽的风景线。
“虽然老房子拆了,但大家帮我在村里安了新家,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村民谢大爷说。
7月以来,广宁县全面铺开省级典型镇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重要节点连片风貌提升、农村“三线”整治以及国、省、县道沿线整治工程“五大攻坚行动”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批连片成线、独具特色的风貌提升项目。
在推进公路整治攻坚行动中,广宁坚持刚柔并济、和谐执法,在解决群众天大小事中用实劲、出实招,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干群共同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
广宁县五和镇省道沿线违章棚房拆除现场。 南方+ 施亮 拍摄
专员跟进、提级研判、服务到底
公路沿线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公共设施维护和改善,还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
根据7月1日广宁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专题会议安排,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典型镇(村)建设工作部署要求,广宁县交通运输局起草《广宁县国、省、县道沿线整治工程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整改期限、工作安排、责任单位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广宁县国、省、县道沿线整治工程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攻坚行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设办公室负责整治工作组织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
为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并发挥典型引领的辐射效能,整治工程攻坚行动聚焦11个关键重点路段,把重点路段可视化,进行挂图作战,实行县领导包干机制。广宁县交通、资源、属地镇(街)精准施策,分步分类推进“专员跟进”“提级研判”“服务到底”等全周期跟踪机制,实行“包片”“包段”“包村”的分责明确、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确保每项任务、每个环节都有人盯、有人管。
广宁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集中攻坚、持续整治、规范管控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方式,聚焦11个关键重点路段进行综合整治,解决沿线公路可视范围内未经许可和许可过期的“六乱”问题,塑造一批示范标杆路段,提升干线公路沿线风貌,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
针对各属地镇(街)前期摸排台账中的存在问题,工作专班分别到宾亨镇、横山镇召开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充分了解两个乡镇的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需协调事项,并明确下阶段工作方向,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及时总结好的做法,指导各属地镇(街)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分类施策,对容易整治的点位落实边排查边整治,提高摸排整治工作效率。
走好群众路线,善于创造条件
路域环境是乡镇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群众出行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和镇镇源村委庙化村位于省道S264线沿线,平日车辆往来穿梭,该村被列入这次国、省、县道沿线路域整治范围。
党员干部帮助村民搬清废旧家具。 南方+ 施亮 拍摄
20多年前,村民谢大伯在省道沿线搭起棚房,并一直在此居住生活。“于法,棚房属于违章建筑,一定是要拆除的;于情,这也是村民的家,需要正确引导,不能强来硬来。”五和镇党委书记贾湘武告诉南方+记者,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该镇和相关部门先和村民做好普法工作,确认其违法事实,再帮助他在村子里找到闲置建设用地建造新家,争取他的理解和配合整治。
在古水镇下蚌村,村委干部和党员则主动带头成为整治行动的“宣传员”和“战斗员”,通过微信群、广播站、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将“六乱”整治的意义和价值传递给每一位村民,激发了大家参与整治的热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古水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以身作则,带头拆除自家在公路沿线的违法建筑和清理乱堆乱放物品,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亲眼看到道路变宽、环境变好的实际效果,引导群众从思想上由“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主动参与路域整治,全力提升公路沿线整体路域环境风貌。
同时,古水镇也主动牵头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镇级路域整治工作组,根据成员部门指导意见和全镇规划发展布局,全面摸清底数、理清台账,科学制定了全镇清拆整治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并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当周集中整治任务,完成全路段清拆。
广宁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县要学习借鉴古水镇“形成党群合力、走好群众路线、善于创造条件”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国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