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女生饿死在出租屋?别让悲情叙事模糊了真相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六 儿

近日,微信公众号“贞观”发布《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一文,引发全网持续关注,同时也带来了一连串关于真实性的质疑。

(一)

该文讲述了“一名北京211大学毕业的33岁女生,在经受考公落榜、就业受挫之后,拉黑所有亲人,死在西安出租屋”的故事,而且“死后骨灰被家属扔掉”,种种细节让很多网友隔着屏幕都“感到窒息”。

国人向来讲“逝者为大”,尤其是女孩才30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让人无法不报以同情,不为之扼腕。

而随着媒体介入调查,一些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第一,案发地不在西安,而在陕西咸阳,女孩家乡是宁夏固原;

第二,女孩是通过专升本考入北方工业大学,并非就读于211大学;

第三,骨灰是按当地风俗撒进河流中,并非网文所说的“扔掉”;

第四,女孩家乡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女孩曾三次参加考公考编,但均未进入面试环节,并非多年来笔试第一、却因面试不过屡次被刷。

即便不是主观故意的添油加醋,这些重要细节上的出入,也让这个故事显得“半真半假”。

(二)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在死亡原因未获确认之前,这种“套路”网文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贩卖悲情、制造焦虑,撩拨社会情绪。

前有《一个出身寒门的高考状元之死》,今有《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综观这篇网文,独居女性、就业困难、考公考编、父母重男轻女……文章集齐了热搜话题的高频元素,作者对社会痛点精准“拿捏”。

道听途说+精心润色+传播推广,让这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网文,戳中了网友们的神经,在全网形成刷屏之势。

(三)

众声喧哗之中,还原真相是必须的,因为求真是求善不可或缺的前提。

同样值得留意的是,“贞观”公众号在删除该文后仍声明文中所述为真实事件,并表示“文章来自作者投稿,并经过了事实性审核”。

如果一个打着“真实”旗号的自媒体,只是以所谓“核心事实”代替关键细节,以悲情叙事模糊事实真相,只会加剧网友认知偏差,制造观点对立。

这不是对“社会情绪”的尊重,而是误导大家“把头埋在沙子里”,是对理性和正义的背离。

放任这种情绪化表达成为风气,成为惯性,就会有更多更离谱的“故事”出现。

对于管理者和平台来说,自媒体文章的真实性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否应该统一尺度?对于网友来说,面对亦真亦假、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又该如何分辨?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