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宝藏”实践队藏不住了!快来打卡~

惠州共青团
+订阅

看珍稀昆虫标本、探秘奇妙昆虫世界……打卡蓝田小洞村“宝藏”昆虫馆,一次满足N个愿望!这里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昆虫标本及活体昆虫,还有开放式多功能课堂农业科普展区。这是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教授王兴民和“美美与共”实践队负责设计,蓝田瑶族乡人民政府负责建设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村昆虫科普馆。

规划设计施工、培养讲解队伍......用专业知识赋能“宝藏”昆虫科普馆

为何要在村里打造一个昆虫科普馆?小洞村地处蓝田瑶族乡东北部,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8%,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还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美誉。当时政、校、企、村四方一起启动了昆虫科普馆建设,实践队的师生们参与到了昆虫科普展馆的规划、设计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馆最终在2024年5月开馆。在这里,你能看到呆萌的甲虫、美丽的蝴蝶.....从昆虫形态、生活环境、主要类群等不同角度,为游客呈现出一场酣畅淋漓的昆虫盛宴,截至目前,展馆接待1.3万人次游客。

昆虫展馆建设前

昆虫展馆建设后

这个暑假,华南农业大学“美美与共”实践队师生们又一次来到这里,继续完善昆虫科普馆后续服务,结合昆虫馆的布局、客户画像和自身参观体验进行昆虫馆讲解稿撰写,经过“试讲-打磨-再试讲”,形成一份成熟的小洞村昆虫展馆讲解稿,同时还培训当地村民开展讲解。

“你看,这个昆虫馆的门票也是下了夫的,这是一个种子盲盒,可以种出惊喜!”实践队的成员黄楚阳现在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小洞村,从“展馆设计”到“科普讲解稿件校对”,她跟着导师深度参与了小洞村昆虫科普馆的建设,“小洞村昆虫科普馆不仅可以吸引人来此旅游,而且可以为村里的小朋友开展系统性科普教育。”

“你看我们窗外的农田,我们还要教会农民‘如何不打农药防治害虫’,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未来,黄楚阳希望利用好专业知识,开展更多面向农村的科普工作。

开发“研—旅”路线,讲好瑶乡故事,绘就瑶乡文旅发展新画卷

蓝田瑶族乡小洞村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人文历史悠久,是广东唯一的瑶族聚居地区。瑶族文化气息浓厚,至今仍保留有独特的“丰收节”“尝新节”“舞火狗”等传统民俗活动,具有开发研学及旅游产业的潜力。

“美美与共”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瑶乡文化纪念馆、“瑶舞垌”活动基地,学习并传承“舞火狗”“织带仔”等当地民族风俗,根据小洞村的发展情况及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分析,设计开发“昆虫科普、趣味农耕体验、瑶乡特色文化体验”多元化体验项目,打造“生态农业+昆虫科普+瑶乡民族特色”相互结合的“研-旅”路线,既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也能大大提高瑶乡的宣传推广效果,同时,特色乡村的建设能够激发本地居民对乡村发展的意识及旅游项目开发的热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村的经济,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返乡创业渠道。

据悉,华南农业大学“美美与共”实践队自2018年成立至今,深入乡村一线,致力于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及文化特色相结合,调研乡村产业,探寻乡村故事.....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里,他们留下了深深的青春印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