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也能康复锻炼?佛山市二医院开设心脏康复医疗专科门诊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我经常感觉心慌气短,胸闷是怎么回事?”

“我有心脏病,还能不能去游泳?”

“我有高血压,还能去打球吗?”

“我装了支架,还能运动吗?”

“我这个年纪能做手术?”

“我做了心脏手术,还能回去上班吗?”

这些问题

应该困扰着不少有心脏疾病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心脏康复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患者植入心脏支架或者心脏搭桥术后出院,以为手术成功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术后康复管理,患者要么在家静养不敢运动,要么就是运动过量加重病情,最终的结果是不得不再回医院“返修”

此时如果有心脏康复介入

那么结果则大不相同!

心脏康复是通过医学评估、心理支持、改善睡眠、营养管理、戒烟指导、优化药物以及运动疗法等,对患者进行全方面全病程综合管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减轻心脏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降低猝死或疾病复发的风险,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心脏康复帮助心血管疾病风险者、心血管疾病罹患者甚至于肺部疾病和肿瘤患者很好地预防疾病发生发展,促进早期康复,甚至逆转疾病的进程。

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可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病再发和死亡风险。心脏康复是一种低成本、绿色无创、高获益的康复疗法。

因此

为了向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

更加专业、更加精准的心脏康复服务

佛山市二医院于近期开设了

心脏康复医疗专科门诊

该门诊主要在医疗层面针对各类心脏疾病

先进行评估

然后制定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康复方案

主要包括药物、运动疗法、体外反搏、饮食建议、心理疏导等

挂号指引

关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智慧诊疗——门诊挂号——按科室挂号——心脏中心——心脏康复专科门诊——选择医生和日期挂号即可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

我院心脏康复起步早,2014年率先在佛山地区开展床旁早期康复,2021年成立心脏康复中心,同年11月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总部认证,是国家标准化体外反搏中心和心血管疾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能够为患者提供以下特色诊疗项目:

一、心肺运动试验

该试验作为一种动态的评估检查项目,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患者运动方面的问题,能够帮助评估心肺耐力,筛查运动风险,制定运动处方。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患者佩戴上呼吸面罩、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措施,在功率车上进行运动,运动中医生会严密监测受试者症状,同时记录心电图、血压及气体代谢变化,整个过程安全可靠。这个检查项目不仅仅是心肺疾病患者的专利,健康人群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了解自身的运动耐量,适合哪种强度的运动,能否参加高强度的比赛项目(如:马拉松)。2021年7月4日,从太空传回的影像资料中,神州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在汤洪波的帮助下,进行了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在出舱前两天,三名航天员都接受了该项检查。

二、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伤性的治疗缺血性疾病方法,其初衷是为了帮助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好地康复。它相当于一种被动运动,能带来和主动运动一样的益处,但是又不会增加人的心率、血压和心脏负荷,比主动运动安全性更高,因此获得“躺在床上的马拉松”的美誉。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无创性治疗,避免了侵入性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运动康复新概念,对于运动疲劳及慢性运动损伤有独特的疗效。

三、功率车康复训练

功率车训练为心脏康复的核心治疗方案,患者经过评估后,通过医生制定合适的训练处方进行训练,可以极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功率自行车配备有精确的运动监测系统,可以精准监测心率、运动强度、训练时间、能量消耗等,通过运动监测可有效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导致心肺负荷过大或运动不耐受的现象。其次功率自行车可对不同阻力档位进行调整,保证患者在恒定阻力下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防止因速度过快而损伤关节,或由于速度的惯性减弱了锻炼效果。

卧床的重病患者也可以使用功率自行车。功率自行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标准功率自行车,适用于能维持坐位平衡的患者,还有一种是可以躺着“骑”的床旁功率自行车,通过个性化设置为被动运动模式或主动-辅助运动模式,不用患者用力也能骑,适用于卧床的重症患者。功率自行车不仅可以降低这类重症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率,是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及促进功能康复很有帮助的一项有氧运动。

四、呼吸肌康复训练

目前呼吸肌训练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其他系统疾病,只要存在气道廓清障碍、呼吸肌力量下降、运动耐量减低等继发呼吸功能障碍时,均可从呼吸肌训练中获益,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五、功能康复训练

心脏康复中心开设以下几种功能康复训练:1、抗阻训练通过使用阻力器械或自身体重进行力量练习,如哑铃弯举。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每周至少3次,此法适合于增强肌肉力量及耐力,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2、平衡功能训练通过各种站姿和坐姿练习来提高身体稳定性,例如单腿站立。应在监督下定期进行。针对存在跌倒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以减少受伤风险;3、柔韧性训练主要包括伸展和放松练习,如瑜伽;每日或隔日一次为宜。对于术后恢复期或不能承受高强度活动者有益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并预防僵硬。

六、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即测定患者6分钟内在平坦、硬地上快速步行的距离。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重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心脏康复专科门诊

出诊医生

梁栋良

副主任医生

硕士研究生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每周四下午。

学术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佛山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培训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心脏康复治疗、介入手术操作、科研及教学等工作。

供稿 | 心内一科 梁栋良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