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公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4)”榜单,惠州仲恺高新区上榜。作为惠州唯一入选前述百强榜的园区,该区还获评了“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
位于仲恺高新区的德赛西威惠南科技园生产车间。 南方+ 王昌辉 拍摄
仲恺高新区为何能够连续多年跻身“百强园区”行列?或许从该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产业跃升发展、营商环境改革中,可以一窥究竟。
科技创新赋能
今年计划新增高企200家
对于国家级高新区而言,“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键词。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走进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微电”)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这家主要从事微型锂电池研发制造的企业,2017年12月成立,2022年就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23年其生产的钢壳纽扣电池出货量已位居全国第一……
从起步创业到行业龙头,广东微电仅仅用了6年时间。这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只有产品具有创新能力,我们才能持续引领这个行业。”广东微电董事长陈志勇说,该企业创立之初便将研发放在首位,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15%。如今,广东微电拥有500余项专利,客户涵盖苹果、PMI、vivo、小米、BOSE、JBL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基于不断提升的研发实力,陈志勇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去年做到1亿颗电池,实现产值5亿元;今年预计能生产1.5亿颗电池,营收达到8亿元。”
广东微电深耕细分赛道,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仲恺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众所周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仲恺高新区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真金白银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数据显示,仲恺高新区去年R&D投入占GDP比重达7.81%,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87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
为实现“到2025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进入前30名”的目标,仲恺高新区还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孵化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创新高地,以及深圳乃至大湾区优质外溢资源的首选地与集聚地。
目前,仲恺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2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已初现雏形。
按计划,今年,仲恺高新区将继续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设,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亿元以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
筑牢“5+1”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兴则园区兴,园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下好产业这步“先手棋”。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注重融入数字、绿色等新技术改造,不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位于仲恺高新区的TCL液晶产业园,是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的所在地。在这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自行规划路径、避障,实现零部件及成品的自动搬运、存储、分拣;5G+AI智能检测技术代替人眼,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去年,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实业”)凭借“研产销一体化的彩电柔性制造5G全连接工厂”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当年度智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
得益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TCL实业彩电业务运营成本降低15%—25%;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30%,生产效率提升约35%;产品良品率提升约10%,投诉率低于0.01%。
放眼全球,TCL彩电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凸显。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市占率达12.5%,稳居世界第二;中国Mini LED电视市场零售量TCL位居第一,市场份额高达50.5%。
以TCL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为代表,仲恺高新区正加快数实融合,提高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作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仲恺高新区已在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建成TCL王牌、德赛西威等5个“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以及亿纬锂能、龙旗电子等8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推动超过42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金字招牌的加持下,该区累计有13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2个项目获评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78种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
此外,围绕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仲恺高新区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3月,优必选多模态智能服务机器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级总部、鼎晖(惠州)智能电商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一个基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集研发、生产、销售、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多模态智能服务机器人(AI脑认知机器人)产业基地将拔地而起,为仲恺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7月,全国首个低空行业数据空间在仲恺高新区揭牌启动建设。这个由广州数据交易所与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数据空间,将发挥推动空地数据融合、行业应用场景构建、低空行业数据运营等功能,成为当地低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地,仲恺高新区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统计,上半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9.63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07.5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
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18项年度重点改革事项
营商环境是衡量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营造更有优势的营商环境,关乎园区高质量发展全局。
不久前,“新质生产力——湾区创共赢”仲恺招商推介会举行。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以及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30余家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调研团走进仲恺高新区,共谋合作共赢新机遇。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秉承“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店小二”服务理念,积极推动香港企业在当地落户发展。一方面,实施“湾区融合 政务先行”活动,设置港澳服务专窗;优化港澳台侨政务专班服务,设置港澳居民远程视频坐席,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跨域通办”,开展“问需”系列主题活动等,推动政务服务更加精准化。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以安姆科(惠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432家港资企业已落户仲恺高新区,涵盖电子信息、能源电子、新材料、数字科技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供应链、贸易、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诸多领域。
一家家企业“用脚投票”背后,是仲恺高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实步伐。
当前,仲恺高新区充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推进集成式改革,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一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8项年度重点改革事项;实施“赋权强镇”改革,将招商引资、场地平整等五项事权下放镇街,充分激活镇街活力。
尤其是,作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和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的主体,仲恺高新区不断优化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持续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今年,GoGBA港商服务站(惠州)在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州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潼湖生态智慧区与香港学生总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惠港青年创新创业发展服务平台”。目前,仲恺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引进项目81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人。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