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香港医生黄蔼汶:建儿童青光眼诊所,曾帮一岁患儿保住视力看到妈妈
“我从小就想成为那种能够准确诊断病情,帮助病人很快康复,让家属们都感到很放心的医生。”黄蔼汶医生分享自己的临床医疗成果及行医体会时说。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刚刚获得香港医院管理局2024优秀青年奖的黄蔼汶,2009年加入医管局,目前在香港眼科医院担任眼科副顾问医生。
黄蔼汶专注于儿童青光眼领域,不仅建立了儿童在麻醉下接受青光眼检查的标准程序,以确保流程顺畅并缩短手术时间,还为新入职的驻院医生设计了培训课程。多年来,她还在国内外积极展开讲座并参与医生培训计划。
“青光眼对小童虽是罕见病,但是致盲率依旧很高,患青光眼的小朋友通常都会有些身体方面的疾病,让检查和治疗都可能增加危险性。”她说,为这类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时有一定危险,因此在2020年成立了儿童青光眼的专科门诊,并制定儿童在麻醉下接受青光眼检查的标准程序,以顺畅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希望减少患儿复诊次数及减轻家庭压力。
忆及最深刻的病例,她说是在儿童青光眼专科门诊刚成立不久,有一位一岁左右的儿童,除了患青光眼还有许多基础病,需要安排入院,并在儿科的监察下进行检查及手术,否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当时还在疫情防控期间,安排一次入院并不容易,幸好儿科、麻醉科的同事们都不介意去配合做些非常规的安排。”她说,这名小患者最终成功完成手术,现在已经四五岁,保住了视力,可以看见妈妈的长相,“每次帮他检查的时候,我都觉得有好大的满足感。”
近年来,黄蔼汶还为新入职的驻院医生设计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新技术及难以消化的问题。同时,她还常常与内地医生交流分享经验,例如在内地举办一些教育讲座和分享会,交流小儿青光眼方面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
黄蔼汶提及,随着“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推进,不少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医护人员也能够进入香港本地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并深化与本地医疗人才专业交流,促进两地公营医疗服务的发展。
“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她说,她和香港同事也会前往内地观摩当地医院的运作,并为年轻医生提供培训,“内地医疗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全国各地需要接受培训的医生数量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采写】GDToday记者 陈晨
【视频】GDToday记者 许晓鑫 陈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