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演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日,南海举行“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发布会。会上,《南海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通过打造三大演艺核心区,构建演艺活动品牌、运营空间、人才供给体系,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城市经济社会新活力,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文化支撑。
《南海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正式发布。南宣供图
《行动计划》提出,至2026年,南海演艺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演艺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市场消费活力全面激发,对文体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持续发挥,年均观演人次突破1000万,力争落地2个以上全国文化30强企业项目,打造2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原创演艺精品,推出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示范效应的演艺品牌活动,将南海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
对于这一目标,南海如何实现?具体而言,南海将通过打造演艺消费三大核心区、10个演艺品牌项目、10大高端场馆、超100万平方米演艺运营空间和演艺人才供给体系,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演艺新高地的建设。
其中,演艺消费三大核心区主要依托千灯湖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常态化上演时尚、潮玩、新型原创舞台剧目,打造千灯湖都市潮玩演艺核心区;发挥广东千古情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听音湖岭南文旅演艺核心区;立足佛北城市中心和制造业当家特点,大力发展音乐体育赛事、工业演艺,打造博爱湖佛北城芯演艺核心区。
有了消费核心区,精品项目同样必不可少。南海将积极打造一批“叫得响 、传得开 、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比如,以广东千古情为引领,做好选题策划、夯实剧本创作,创排一批沉浸式演艺作品,实现“一台演出带火一座城”。又比如,发挥开心麻花的内容优势和市场化能力,依托西樵山文化,以南海的粤剧、功夫、龙舟、南狮等特色IP为肌理,创作音乐剧《咏春》等人文作品。
演艺运营空间的打造和提升也是此次《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依托数字化技术,南海将在南海区体育中心、南海区文化中心、南海区艺术中心、飞鸿馆、有为馆、樵山文化中心以及A级景区,打造虚实相生、深度沉浸的智慧演艺新场景。南海提出,将用好国家演艺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推动南海影剧院等高端演艺场所舞台灯光、音响、显示、机械、特效等设备系统更新,全区打造十大可承接高端演艺、音乐、话剧等演艺运营空间。
南海还将全面梳理现有演艺空间,引入社会力量优化功能布局,统筹运营管理,至2026年底,全区至少打造(含提升改造)超190万平方米演艺运营空间。
随着十大高端场馆以及遍布七个镇街的超100万平方米演艺空间的打造,未来各类演艺作品在南海将拥有更多元化的展示舞台。
《行动计划》还提出,依托广东千古情、开心麻花、草莓音乐节等头部演艺品牌的带动作用,南海将加大国内演艺项目投资运营机构、著名导演、演出团队招商引资工作,至2026年,力争落地2个全国文化30强企业项目。
要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人才体系的供给是重要保障。《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演艺产业校地合作计划,积极与佛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周边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共建演艺校外实践基地,参与桂城新演艺计划、开心麻花佛山喜剧生活月(暂定名)等品牌活动创作、展演。同时深化“艺企同行”计划和文产特派员机制,实施文艺家驻村计划。
南海希望,众多艺术家、企业家、文产特派员及高校演艺人才汇聚于此,共同为南海演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南方+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南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