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又有2人因此死亡,高温天如何避免这类食物中毒?|健康深一度

南方+

近日,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发布通报,7月广东省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起病例均死亡。官方信息显示,近年来广东省多地市曾通报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时间集中在夏季。

无

为何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夏季易高发?如何避免这类中毒?南方+#健康深一度#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带来解读。

南方+:为何夏季米酵菌酸中毒易高发?

彭劼:米酵菌酸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椰毒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产毒温度26-28℃。夏季全国高温,细菌就特别容易繁殖并产毒。

南方+:米酵菌酸毒素偏爱哪些食物?

彭劼:主要有两种食物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污染。

一类是面粉、玉米粉、马铃薯等谷物淀粉类的发酵食品,如凉皮、玉米面、糍粑、米线,还有广东人爱吃的粿条、河粉等。

另一类是银耳、木耳这类需要泡发才能煮的食物。潮湿+高温,细菌最易滋生。

椰毒假单胞菌在上述食物中产生的米酵菌酸无法被一般的高温灭活,即使把食物煮熟也无法破坏毒素

南方+: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彭劼: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潜伏期很短,大概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一些早期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但是由于疾病发展很急,后续会很快出现眼黄尿黄、抽搐、神志不清等肝、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误导患者关注肝肾功能的病情,而忽略因食物中毒引发消化道反应的可能,因此容易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期。

南方+:发现中毒后怎么办?

彭劼:如果患者明确了自己是食物中毒,并且在出现早期消化道症状后及时就医,此时他的胃里可能还残留一些未被消化吸收的毒物,就要赶紧给他催吐、催泻或灌肠,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入血。

如果毒素已被吸收到了血液里,就要进行血液透析,把毒素吸附出来。

如果毒素已被吸收,且对人体的一些脏器造成了损害,就需要对症支持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

接近半数的人中毒后会死亡,病死率还是比较高的。

南方+: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彭劼:建议大家从注意食品卫生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中毒。

要吃新鲜的食物。发酵、变质、发霉、发酸,摸着还感觉油乎乎、腻乎乎的食物,就一定不要吃了。

木耳、银耳这类食物的浸泡时间不要太长,泡的时间长,夏天温度又很高,细菌就容易繁殖。另外,要使用干净的容器浸泡。

【采写】南方+记者 梅子仪

【统筹】严慧芳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