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注热议《肇庆典籍》!南国书香节持续上新

南方+

8月16日,2024南国书香节正式启幕,肇庆分会场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当天上午,在肇庆市图书馆,举行了一场以“重现肇庆历史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肇庆典籍》(古代 第一辑)出版座谈会。省级专家大咖们齐聚肇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岭南文脉而献计献策。

《肇庆典籍》(古代 第一辑)已出版。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编纂规模宏大,内容系统全面

《肇庆典籍》(古代 第一辑)是由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同编纂的,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肇庆文献典籍、传播肇庆历史文化的地方文献丛书。

该丛书编纂工作从2019年启动,分阶段整理收录古代(1912年以前)、近代(1912年至1949年肇庆解放前)肇庆籍人士和历代寓肇贤士的著述,以及反映肇庆历史文化的著述和肇庆版丛书。耗时五载,2024年4月《肇庆典籍》(古代 第一辑)完成出版,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编排,共收录文献239种(含子目),编成35册。其收录底本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藏书为基础,海内外共10家公私机构藏书为补充,使孤本典籍化身千百,奠定研究阐释、普及弘扬的厚实基础。

肇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海斌介绍,近年来我国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央对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极大促进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肇庆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肇庆典籍》编纂出版工作,是肇庆有史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系统全面的地方文献整理,也是肇庆建设文化强市、赓续岭南文脉的重要举措。

省市专家学者为弘扬肇庆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岭南文脉而献计献策。  南方+ 卢舒曼 拍摄

文史专家为肇庆出谋划策

来自省市文化、历史、文献、出版、图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提供真知灼见,进一步探讨肇庆历史文献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等工作。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表示,肇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也是岭南文化精华积累最深厚的地区之一。《肇庆典籍》是一部具有传世价值的大型文献丛书。作为一名全国古籍整理项目工作的成员,他深知编纂文献的艰辛,向《肇庆典籍》编纂团队致以敬意。

有专家认为,《肇庆典籍》丛书出版将对肇庆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提高肇庆文史研究的总体水平。对应的,要考虑此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专职副主席林有能建议,肇庆可以组织征集本地历史文化方面的课题,要求研究者把《肇庆典籍》作为研究依据和运用的主要材料。同时,由肇庆学院牵头,组建相关研究机构,高投入、集中精力地研究西江流域,尤其是肇庆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

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刘正刚则建议,可以无偿捐赠《肇庆典籍》丛书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图书机构,让更多人了解它、使用它。

“《肇庆典籍》出版后,广东省地方志办曾向我们致信,希望拿去收藏,这说明我们这套书已经有一定影响力,应该让广大专家、市民阅读。”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主任周益成介绍,这套丛书能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希望地方政府继续重视编纂、研究工作。

对此,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肇庆将深入挖掘蕴含在典籍丛书中的文化精髓,推出阐释、解读各式版本,让典籍版本“活起来”;通过特色的展览,让内涵丰富的典籍,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典籍版本“秀出来”;搭建平台,定期开展活动,让典籍版本“走出去”。此外,肇庆还在推进《肇庆典籍》第二辑编撰工作,为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肇庆历史文化文献大集成而不懈努力。

撰文/摄影:卢舒曼

编辑 刘舜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