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组织发起的“法治广州,扬帆起航”——2024年广州法治建设宣传月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了广州互联网法院。
笔者获悉,2018年9月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妥善审理涉外因素的涉网涉数据纠纷案件1.5万余件,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规则引领
规范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为解决数据权属交易、数据资产定价等前沿问题,2021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涉数据纠纷专业合议庭。
在该院审结的“个人信息跨境案”中,王某向境外某酒店提交了姓名、国籍等信息。事后,王某发现某国际酒店将其个人信息传送共享至全球多个地区和接收主体,认为其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
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认为,该国际酒店的行为超出了履行合同必需,对个人权益具有潜在风险,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该案的审理明确了个人信息跨境处理的“合同所必需”规则审查标准,推动提升个人信息出境活动规范化水平。
激活创新动能
推进跨域诉讼规则衔接
近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建成了一站式5G智慧审理平台,集成诉讼咨询、信息查询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累计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名当事人通过在线诉讼平台参加诉讼。
域外形成的证据是涉外审判中的难点之一。在文某诉麦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中,文某发现麦某公司售卖的商品使用了其创作并经登记的作品。麦某公司则提供了证据拟证明该作品在文某发表之前已有他人公开发表。
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麦某公司的“翻墙”行为违反了行政性管理规定,但“翻墙”后在涉案域外相关网站获得证据的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文某无法提交证据证明其涉案作品的独创性,故判决驳回文某的全部诉讼请求。该案明确当事人使用VPN“翻墙”获取域外证据的效力认定标准,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推介。
探索跨境纠纷化解路径
构建“一站式”涉外解纷机制
广州互联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持续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纠纷化解机制。该院的“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汇聚40家调解组织、367名调解员,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多语言在线调解。
2023年5月,从香港前往内地创业的青年曾某因租赁纠纷与业主陈某发生争执,遂针对陈某发布不实信息及污损其肖像。经办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了解到,两人的祖籍相同,调解是解决此类纠纷的有效途径。经办法官选取了香港特邀调解员张思琪参与案件调解。张思琪运用同宗同源的情感共鸣,力劝双方化解纠纷。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
加强涉外法治交流合作
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外事小组,聚焦虚拟财产等领域,与高校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今年7月,四名港澳法律实习生前往广州互联网法院实习。
为加强涉外法治交流合作,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广州市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办“涉外法律服务实践及前沿理论研讨会”,广邀学界专家、企业代表共研企业出海的司法需求及应对之策。
自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先后接待涉外团体27场次830人次。2024年以来,先后接待香港司法机构代表团等团体8场次236人次。
南方+见习记者 黄子欣 记者 孟健
通讯员 广正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