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触性皮炎
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
轻者局部仅有充血、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皮炎平
2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样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病,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酮康唑洗剂、丙酸氯倍他索乳膏
3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4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
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种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慢性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特非那定片、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剂,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乳膏、皮炎平、糠酸莫米松乳膏
5
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及肩部。初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日久顶端形成角栓,进而发展为脓疱、结节,感染伴有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酯、甲硝唑、锌
外用药:维A酸、克痤隐酮凝胶
6
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原因不明引起的慢性鳞屑型皮肤病,皮损为斑丘疹或斑片。牛皮癣的早期症状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互相融合形成斑片。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
药物治疗
口服药:氨肽素片、甲氨蝶呤
外用药:卡泊三醇软膏
7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簇集性水疱,边界清,带状排列,自觉疼痛,可自愈。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病毒口服液、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
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康复新液
8
手癣与足癣
手癣和足癣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手足皮肤所致的疾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脚气”。虽然引起手足癣的真菌种类较多,但绝大多数为皮肤癣菌所致。
足癣的分型
(1)浸渍糜烂型脚气
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并发症。
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硝酸益康唑喷雾剂、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
(2)水疱型脚气
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
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硝酸益康唑喷雾剂、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
(3)角化过度型脚气
角化过度型脚气为足跟、足跖或足缘皮肤粗厚、皮肤纹理增宽加深,易发生皲裂,可因皲裂致出血及疼痛。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角化过度型脚气一般自觉无瘙痒,无皲裂时亦无疼痛,容易被患者忽视,很少治疗,以至皮损加重,引起自身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等。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复方水杨酸溶液、复方土槿皮酊、曲咪新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
9
体癣与股癣
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鳞屑,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同脚癣,抗真菌治疗。
10
甲癣
甲癣指甲板失去光泽,变灰白色、灰褐色或黄色,质地变脆,增厚,甲板和甲床分离,甲下堆积角化性鳞屑。
药物治疗
口服药:伊曲康唑、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亮甲
11
花斑癣
发生于胸、背、颈面部,皮损为淡黄色,黄豆粒大小,呈花斑状,有瘙痒。
药物治疗
口服药:伊曲康唑、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复方水杨酸溶液、复方土槿皮酊、曲咪新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
附几种皮肤病外用药介绍
1
氧氟沙星凝胶
适应症:
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毛囊炎、湿疹继发感染、疖肿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
外用,一日2次。
禁忌:
对本品及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老鹳草软膏
适应症:
湿毒蕴结所致的湿疹、痈、疔、疮、疖及小面积水、火烫伤。
用法:
外用,一日1次。
3
喷昔洛韦乳膏
适应症:
用于口唇、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用法:
外用,每日4~5次。
不良反应:
轻度灼痛、瘙痒及皮疹。
4
阿昔洛韦乳膏
适应症:
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用法:
每2小时一次,一日4~6次,共7日。
不良反应:
轻度灼痛、瘙痒及皮疹。
5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适应症:
用于局限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
用法:
外用。一日1~2次。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
禁忌:
1、患处以破溃、化脓或有明显渗出者禁用。2、病毒感染者禁用。
6
曲咪新乳膏
适应症:
用于湿疹、各种皮炎、足癣、体癣、股癣、手癣。
用法:
外用,一日2~3次。
7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适应症:
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湿疹及苔藓样瘙痒症。
用法:
外用,一日2次。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继发感染。
8
丹皮酚软膏
适应症:
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用法:
外用,一日2~3次。
9
硝酸咪康唑乳膏
适应症:
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头癣、须癣、甲癣;皮肤、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外耳炎。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用法:
外用。早晚各1次,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0天,以防复发。
10
酮康唑乳膏
适应症:
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
用法:
外用,一日1~2次。
11
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
适应症:
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皮炎、湿疹;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病,如足癣、体癣、花斑癣;尿布性皮炎;念珠菌性口角炎;甲沟炎;由真菌、细菌所致的皮肤混合感染。
用法:
每日早晚各一次。
12
糠酸莫米松乳膏
适应症:
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
用法:
外用,每日1次。
禁忌:
皮肤破损者禁用。
不良反应:
偶有灼热感,长期使用出现色素沉着、血管扩张、继发感染或皮肤轻度萎缩。
素材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
编辑整理:广东药监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