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三明市举办,现场设置的生态产品推荐展示区格外热闹。在全国各地的特色生态产品中,一款“荔枝面膜”频频被人们拿起端详,这正是来自深圳宝安的黄荔魁黄田荔枝面膜,也是此次深圳唯一入选的实物展品。
向着更高维度的生态文明建设进阶,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以实际行动让“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理念落地生花,转化为在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区过程中的生动实践:蓝天常在,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7.4%,臭氧浓度降至122微克/立方米;碧水长流,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全国首个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解决企业选址痛点,生态环境正成为宝安一流营商环境“新名片”;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宝安……
把工业重镇变成大区,让绿色要素拔节生长,让城区发展更加绿色,如登高山却并非不可翻越,恰是这座GDP5000亿的深圳大区高位求进、攀高跃升的必由之路。
以水为脉、绕绿成环,从高处俯瞰石岩湖,清澈的湖水如碧玉般镶嵌在青山之间,全市最长的环湖碧道在这里穿绿而过,宛若丝带串起一处处“生态宝藏”。
宝安石岩水库风光
湖光山色交织,绿水青山相映,石岩湖不仅造就了一座美丽的湿地公园、一条深圳最长的碧道,更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作为深圳的“四大水缸”之一,石岩湖承担着深圳西部近700万居民的饮用水供给任务,水质安全与品质关乎万千群众安居乐业。
为了守护好深圳西部的“水缸”,宝安管理局通过“筑墙”“拉带”“建网”,“三维一体”推进水质保障、碧道建设与智慧管控,石岩水库水质连续多年达到II类标准,初步构建起“底数清、方法新、管得住、服务好”的水源地管控网络,为宝安区建设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筑牢生态底色。
保障为要,水质工程筑牢“防护墙”。宝安区首创“隧洞+生态库”的工作理念,采取以物理隔离为中心,生态调蓄、清污分流、生态补水、分散处理为策略的水质保障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地面的影响,同时实施湖心起岛、库岸塑造、植物配置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水鸟栖息环境,全面提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向绿向美,环湖碧道串联“风景带”。以“自然野趣、绿色休闲、近水亲水”为理念,宝安精心打造石岩湖环湖碧道,串联俯仰之间、观云台、青草蜓等主题单元,以生态绿色廊道模糊秀丽水库与现代都市边界,构建以生态核心区为内环、生活活动区为中环、产业生产区为外环的“未来环”发展格局。
智慧赋能,“AI+大数据”织密“防控网”。创新打造石岩水源地环境质量应急管控系统,基于深圳城市可视化空间模型(CIM)平台,系统整合市、区数据资源,开展河流水质监测、水质评价及趋势等预警分析,利用AI智能监控和大数据模型,推进重点生态区域环境违法行为自动精准识别、生成任务、一键调度,实现“智慧精准”环境监管、“一网统筹”环境保护、“全景掌控”环境生态。
石岩水源地环境质量预警管控系统
如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新物种岭南浮蛙纷纷现身石岩湖湿地,石岩湖不仅是市民群众休闲打卡的热门公园,更成为集超大城市水源地保护、绿色文旅创建、环境智慧管控于一体的生态保护样板。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之一,而工业源是VOCs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深圳这座“中国工业第一城”来说,无论是擦亮“深圳蓝”城市名片,还是推进以“绿”为底的新型工业化,有效治理VOCs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与广东工业百强区,宝安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当家,大量集聚的工业企业不仅有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为VOCs治理的新技术应用、新方法落地提供了丰富场景。
从在全市率先启动VOCs治理攻坚战,研究制定全面系统的年度治理方案与目标,打造工业企业VOCs治理标杆,逐渐形成“政企”治理合力;到健全企业VOCs在线监控体系,开发上线大气智慧管控平台等“智慧大脑”,为“宝安蓝”插上科技翅膀……近两年,宝安积极探索VOCs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新经验,成为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的“开路先锋”。
从全市率先到全国首创,今年,宝安区VOCs减排再次迈出新步伐。
源头减量是VOCs减排最关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生态、工信等相关部门在工业VOCs减排领域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鼓励性政策,但在源头减排方面尚存缺失。
今年,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宝安区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源头减量专项补贴办法(试行)》及其配套的申报指南、实施细则等文件,以“减排性价比越高、补贴比例越高”为原则,在国内首次提出基于减量项目费效比的差异化补贴标准,单个企业累计可获补贴高达300万元。
不仅为宝安企业派发源头减量“绿色红包”,宝安还组建专业技术帮扶团队,针对企业原辅料替代、VOCs减量先进工艺改造的技术诉求,组织专家团队上门“送服务”,对改造技术进行评估指导,减少企业试错成本;针对性开发VOCs减排报告自动生成小程序,从项目可行性评估、改造过程跟踪、补贴申报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帮扶,确保满足条件的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支持。
“既送技术,又给补贴,对于想要升级改造的企业是重大利好!”“不仅有政策,还配套了技术帮扶,为深圳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点赞!”如今,不少宝安企业已经踏上新的绿色转型之旅,与宝安一起共赴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宝安如火如荼开展,奏响了生产生活的“绿”动节拍。
日前,2024年零废弃日夏日特辑之宝安区全国生态日专场主题活动在壹方城举办,近百名居民邂逅了一场“以漆做笔,以水为画,变废为宝”的漆扇DIY活动,环保与非遗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而在社交平台,一幅幅或婉约或磅礴的宝安“美照”刷屏深圳人的朋友圈,第四届“生态文明 宝安发现之旅”摄影大赛的征稿消息一发出,就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和报名。“透过镜头更能感受到宝安的天空纯净、通透,非常容易出片,我们也愿意在朋友圈晒宝安的美景。”连续多年参与摄影大赛的赵先生说道。
组织参观绿色工厂生产线
此外,宝安管理局还组织了40多名市民跟随“生态游学”活动走进深圳某啤酒厂,感受工业化遇上绿色化的别样魅力。“作为全市首个工业企业废水协商处理项目,该啤酒厂将可生化性较好且无毒无害的废水‘变废为宝’,既为水质净化厂提供碳源补充,也为企业节约了废水处理成本和用电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宝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市民群众从看到变化到主动参与,企业工厂从追求经济利益到赢得绿色效益,一场场活动背后,是宝安近年来瞄准“双碳”目标、落实“双碳”行动的切实举措与久久为功。
为凝聚多方合力,宝安区创新成立“政企校社”联盟,开拓“双碳”工作全民参与新路径。宝安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363家成员单位,成立全市首个双碳“政企校社”联盟,实施宝安“碳”索之双碳素养提升行动,打造宝安“碳”索宣传品牌,探索从“填鸭式”到“主动式”的领导干部学习模式,从“接单式”到“点单式”的企业培训模式,从“产品说明书”到“趣味IP”的公众学习模式,让低碳节能蔚然成风。
宝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宝安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撰文:胡百卉 李梦霞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