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重、萧殷……名家荟萃,连山“作家村”有了文学馆

南方+

这里名家荟萃,李尔重、萧殷、吴南生、李士非、梵杨、王匡、李普、沈蓉等著名作家在此驻足播撒文学种子;这里是作家摇篮,培育出了国家一级作家唐德亮等一批批文学才俊。

8月15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上草村文学馆正式揭牌开馆,这也是全国第一家村级文学馆。未来,该馆将持续凝聚文学力量,通过延续文学传统,丰富文学活动,活跃文学创作,推动文学惠民,探索出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个偏居一隅的粤北瑶族小山村,缘何能吸引名家云集,还成立首个村级文学馆?这个数千人的村子,为何能诞生一位位著名的文人和作家?南方+记者带你走访揭秘。

上草村文学馆正式揭牌开馆。黄津 摄

上草村文学馆正式揭牌开馆。黄津 摄

名家荟萃

播撒文学种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近刚刚揭牌的上草村文学馆,一句屈原的诗句映入眼帘。这座掩映在绿树下的文学馆,青砖蓝瓦,朴实无华。

上草行政村下辖21个自然村,人口5000多人,是连山第二大行政村。这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多彩土地,聚居着瑶、壮、汉各族人民,其中瑶族人口占85%以上;上草的鹰扬关是连山“三关”之一,与广西八步区桂岭镇相邻,是广西到广东经过的第一个“西大门”;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热土,1931年,邓小平率领红七军路过上草鹰扬关,再奔赴江西中央苏区,留下了红色火种。

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红色历史,多元的民族风情,自20世纪50年代起,上草吸引了李士非、梵杨、李尔重、萧殷、吴南生、王匡、李普、沈蓉等10余位全国著名作家在此驻足,他们深入生活,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播撒文学种子。

如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的李尔重,于1968年至1972年在上草工作。李尔重是著名作家、书法家。他是河北丰润人,其作品有《长白山上的自卫队》《杜厂长》《领导》《翠英》《战洪水》以及4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等。上世纪90年代,北京还专门成立了《新战争与和平》研究会。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萧殷也曾在上草工作过。他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历任中国作协《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执行编辑,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作品》杂志主编等,著有短篇小说集《月夜》、文学评论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及《萧殷文学评论集》《萧殷自选集》等文学评论及散文、小说作品多部。

在众多文学巨匠的潜移默化下,进入20世纪70年代,上草本土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唐德亮作为国家一级作家、广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以其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本土作家的杰出代表。此外,唐小桃、唐自辉、唐恬等作家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们不仅是中国作协会员或者省作协会员,更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唐小桃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清远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这位在连山成长上草村走出去的女诗人,2019年还出席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工作会议。唐自辉、唐恬分别是省作协、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唐恬还是清远市评协副主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草又迎来了一批新的文学才俊。中国剧协会员、一级编剧李新华创作的多部剧本被搬上舞台,多次获全国、省级奖。中国作协会员温建文,省作协会员蒋馨舜、尹仁竟、邓木桂等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他们或在上草读书成长,或在此工作生活,均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作品赢得赞誉。

春风化雨

孕育文学才俊

上草文学馆集收藏、展览于一体,收集展示了在上草与连山工作、生活、学习过的李尔重、萧殷、吴南生、李士非、梵杨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5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8人的作品,成为介绍上草以及连山当代文学发展成就的平台。

“之前听过父辈讲起我们村有很多名人来过,但不是很清楚,现在通过文学馆,才发现他们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在文学馆的展览前,15岁的翼虞枝、翼虞莲双胞胎姐妹仔细观展,内心雀跃。即将上高一的翼虞枝喜欢文学,爱好写小说,“我们村有两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们是我奋斗的目标。”

文风兴盛,是上草村的一大特色。目前,上草村有作家8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德亮、唐小桃等2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唐自辉1人,清远市作家协会会员有5人,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村”。

66岁的唐德亮是代表人物。“能走上文学道路,与当年名家荟萃上草有关,”他回忆,他在初中时就听老师说起这些名家在连山的事迹,更是阅读了不少他们的作品,“比如李士非的长诗《向秀丽》,吴南生的报告文学《松柏长青》,王匡的《西瓜兄弟》等,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点燃了我的文学梦想。”

由此,他在初中时就开始练笔。1973年,初二的他写了一篇《学雷锋感想》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贴在公社的宣传栏上供人学习。此后他笔耕不辍,出版诗集1部、长诗1部,散文、文学评论、杂文、小说集各1部,先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诗集《苍野》获第七届广东鲁迅文学奖,长诗《惊蛰雷》获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两次被儿童文学杂志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诗人”,2017年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

文学如炬,照亮前方。在新时代下,文学如何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扎根群众的生活?连山给出的答案是进一步发挥作家、作品力量,打造精神标杆,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草村文学馆由此应运而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上草村文学馆的建成,它不仅是对上草村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传承,更是对连山全县乃至更广泛区域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照亮文化之路,温暖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心田。”连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少锋说。

他认为,一方面,文学馆的开馆不仅是对曾经在上草工作、生活过的文学前辈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文学新人的期许与鼓励,期待文学馆能成为一方文学沃土,滋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出更多才华横溢的文学新人;另一方面,希望上草村文学馆能够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研究者汇聚于此,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大胆创新、积极创作,共同探讨文学的真谛,分享创作的喜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繁荣连山的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

“我们今后会办好读书会、朗诵会、文学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村民更加热爱文学、享受文学。”上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运娟告诉记者,村里今后将运营好文学馆,持续凝聚文学力量,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把文学馆打造成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成为促进文学传承和发展、加强文学创作和活动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村作出贡献。

声音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唐德亮

让文学为乡村振兴赋能

上草是我的家乡,永和镇委、镇政府、镇人大以及上草村委会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建了这个上草文学馆,作为上草人我深感激动与荣光。

上草文学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我系统查过全国的文学馆,其中村级的文学馆还没有,因此,上草文学馆可以说是全国第一家村级文学馆。馆内展出的很多作家,在广东乃至全国文坛都有一定地位与影响,像李尔重、萧殷等,都是文学界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

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我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经济是身体,文化是脑袋》,上草作为一个偏远的民族村,经济肯定比不上发达地区,但文化可以刷亮一个地方的名片。有那么多全国文学名家在这里工作生活过,上草本土也出了一批作家,上草也可以说是一个作家村。从这个意义上看,上草文学馆的设立意义深远,我们可以在此探索出一条让文学为乡村振兴赋能的道路来。

上草是我的故乡,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也是我心灵的故乡,是我文学的根,是我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矿藏。今后,我,当然也包括连山上草的作家朋友们都将继续挖掘这座矿藏,当好“文学义工”,把上草文学馆办成一个学习、交流的基地,为刷亮这张文化名片作出新的成绩与贡献。

南方+记者 陈国飞 黄津

通讯员 黄靖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