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解锁暑期旅游出行新玩法,“文旅+”与交通融合成为新命题

南方+

随着暑假旅游旺季的到来,汕头小公园、龙眼南路等网红景点涌入众多慕名而来的旅客。乘坐公交文旅专线打卡汕头、骑共享电单车cityride等,成为汕头旅游的新玩法。

公交车和共享电单车,是汕头旅游出行的两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记者注意到,汕头市区内景点之间的距离往往在3—5公里的范围内,这也是两种交通工具用户数量交叉的距离范围。

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中的重要方面,交通出行对文旅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汕头正努力创新“公交+文旅”模式,并加强对共享电单车的治理;另一方面,公交车班次少等车难、共享电单车乱停乱行等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文旅的深耕。如何破解旅游城市出行难题,是摆在有关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公交仍是跨区出行首选

8月10日,正逢七夕节,许多市民游客乘坐公交车在汕头升平路中公交站下车,步行至小公园纪念亭打卡留念。“坐公交车可以慢慢浏览城市的景色。”从东莞来汕头旅游的何小姐告诉记者。

节假日期间,游客乘坐公交车多不多?驾驶46路公交车的司机章师傅深有体会。“我们这条线路经过的景点多,每次开门至少上来十几位游客。”记者了解到,公交车46路途经小公园景区,并沿着海滨路一路向东,直达人流密集的万象城、苏宁广场等核心商圈,成为不少游客坐公交车“游车河”的重要线路。

汕头在春节期间推出小公园旅游专线。受访者供图

汕头在春节期间推出小公园旅游专线。受访者供图

从价格上看,公交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公里之外。在3公里之内的通行距离,公交车和共享电单车的价格一般都为2元;在3公里之外,随着骑乘时长开始超过起步价,价格逐步递增,此时共享电单车的价格已经不占优势。

在市内景点游览,仍然存在共享电单车与公交车两种选择;若游客想登上汕头文旅地标之一的南澳岛,选共享电单车显然就行不通了。

在碧水蓝天下,南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海上,这是除轮渡之外唯一的登岛渠道。由于共享电单车无法上桥,网约车的路费和过桥费较高,从市区前往南澳岛,公交车成为许多游客的重要交通工具。除此之外,南澳岛还推出了公交环岛路线,更加便利游客乘坐公交游玩。

除了南澳岛之外,汕头各区县还散落着潮汕博览中心、陈慈黉故居等著名的文旅景点。相比于出行距离有限的共享单车,或者动辄超百元的网约车,公交车在跨区旅游观光中,成为游客们的主要出行方式。

公交车的另一大优势,还体现在高铁站、机场候机楼等站场的接驳。站点直达、线路较多等,都是共享电单车无法比肩的便利因素。“我们在汕头玩了三天,现在准备坐公交车去汕头火车站。”8月11日下午,提着行李的吴小姐正在时代东广场站耐心等待公交车到站。她表示,选择公交车的原因一方面是节省经费,另一方面,自己提着行李也不方便骑共享电单车。

去年年底,随着汕头南站、潮南站等高铁站的落成,不少游客选择乘坐时速更快的汕汕高铁前往汕头旅游。在高铁站周边开行更多通往市区景点的公交车线路,是城市发展文旅产业、提升城市宜居度的应有之义。

这也是许多市民的诉求。有市民曾在网上建议,“将现有的33路、K3路、122路、36路公交车延伸至汕头南站,并可研究开通汕头站经海湾隧道直达汕头南站的公交快线,实现两个站点之间的无缝衔接,方便在旅游高峰期来汕观光的游客快捷往来中心城区。”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33路、122路、36路等公交线路逐步延伸至汕头南站,公交接驳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旅专线纷纷“上新”

穿行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公交车,能否将汕头网红文旅景点串联起来,便利游客乘坐打卡?不久前,汕头做出了这一创新尝试,推出“打卡汕头·文旅专线”定制公交,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波热度。

在时代东广场站,记者亲身体验这一文旅公交。该公交车从车厢、车身,再到沿途报站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游客还可在车上跟英歌舞演员合影互动,车辆沿途串联起龙眼南路美食街、小公园开埠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广场轮渡等网红景点,市民一路“游车河”,领略从现代建筑再到近代骑楼,最后到内海湾的海滨城市风光。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这趟公交每周末开行,每天大概有十几组乘客,以外地游客为主,也有不少来体验的本地市民。”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首次乘车可免费体验,之后想要乘车可以到指定网红餐厅消费后领取车票,在便利游客公交出行的同时,也为汕头文旅作宣传。

业内人士指出,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旅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旅游业成熟度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营商环境。此次汕头公交文旅专线的“上新”,既是汕头在“公交+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举措,也是在公交运营维艰的情况下的一次尝试性“突围”。

尽管节假日游客对公交车的需求比较多,但在非节假日期间,乘客依旧以老人、学生为主。针对波动式的文旅公交需求,汕头公交在春节、劳动节等特定节假日期间推出特色文旅专线。以今年春节推出的小公园旅游公交专线为例,线路采取单向循环运行模式,途经汕头开埠文化馆、广场轮渡等公交站点。

此外,在各大演唱会、春节焰火晚会等大型活动期间,汕头临时开通散场公交线路,方便市民游客出行,高效疏散密集人流。

“公交运力是足够的,而且线路安排比较合理。”公交爱好者、本地市民程祥参加了前不久在汕头举办的薛之谦演唱会,并乘坐散场公交离场。她表示,现场乘车秩序比较好,演唱会门口不仅有安排各线路的专门上车点,而且有不少志愿者指挥引导,可以看出汕头在举办类似活动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尽管汕头在文旅专线、散场公交上不断做出努力与创新尝试,但仍然可见不少公交车出现“空载”现象,班次缩减、等车时间长、道路拥堵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汕头公交车在节假日期间的发展。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上留言称,“汕头公交班次越来越少,共享电动车也在不断缩小运营范围,这样造成出行很不方便。”去年,曾有市民在网上留言称,“我们居住在龙湖区珠江路一带,近期很多公交线路班次严重缩减,有的甚至要一两小时才一班车,导致家里老人小孩浪费很多候车时间。”

“以前一开门都要排队上车,现在乘客越来越少了,只有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乘客比较多。”某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值得期待的是,在源源不断的游客涌入汕头并乘坐公交出行的当下,汕头公交借助文旅流量创新运营模式,助力汕头文旅产业发展。

假日骑行需求提升三成

近年来,不仅citywalk走红网络,cityride也着实火了一把。手机扫码,轻转把手,便可悠闲自由地在汕头的各个景点间骑乘共享电单车,这已经成为不少年轻消费群体游玩汕头的新时尚。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共享电单车的市场扩容、服务质量提升,共享电单车获得城市消费者的青睐,解决了大众中短途出行不便的痛点,使其在城区、景区颇受欢迎。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公交系统不发达的地区,共享电单车凭借更灵活的优势,成为仅次于公交的重要出行方式。

共享电单车成为汕头小公园游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共享电单车成为汕头小公园游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共享电单车有何优势?在喵走出行相关负责人陈湖光看来,这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3公里”的问题。据调研数据显示,3公里以内的高频次出行是共享电单车的使用高峰,骑行达到3—5公里之后用户量便开始减少,“10分钟能解决的路程,市民眼前有辆共享电单车,扫了码就可以出发了。”

旅游城市也不时会出现5公里以外的骑行距离。陈湖光解释,由于共享电单车不受站点和线路等限制,一些游客会选择在城市内远距离骑乘,既能快速通达老城区内的各处角落,也能悠闲慢行欣赏沿途风景。

“第一次来汕头,这两天逛了小公园、海滨长廊、龙眼南路这些比较热门的打卡点,骑着共享电单车走走停停,感觉很方便。特别是在海滨路骑乘感受海风,在来之前就想好一定要体验一下。”来自湖南的游客于先生表示,相比乘坐公交车,自己更愿意骑行共享电单车在城市内闲逛。

共享电单车正在改变汕头旅游的出行方式,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方式来游览城市,并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生活中。美团骑行汕头运营负责人丁勤文表示,今年暑假,活跃的旅游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增加了用户基数,“在汕头,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市民游客通勤便利性和出行幸福指数。”

广东小黄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蒙广告诉记者,节假日骑行需求比平时多三成左右。“按照目前用户画像,有很多外地用户。”陈湖光介绍,从平时数据来看,周末骑行订单呈翻倍趋势,暑假期间天天都有游客来到汕头,所以每天订单量都很大。

入夜之后,汕头共享电单车的优势更加明显。根据大数据及实地调研,哈啰数据显示,游客们在游玩汕头时,相对偏爱夜间消费,夜间骑行需求踊跃。

记者注意到,汕头公交车末班车时间普遍为18点到20点,在此之后公交车线路逐渐减少,到了零点之后再无公交车发车。每逢华灯初上,小公园开埠区、龙眼南路美食街、珠江路美食街等景点迎来更大客流量,此时,在汕头城区内的景点间穿梭,共享电单车成为游客的不二之选。

多款新车刷新“调色盘”

旅游城市已成为共享电单车企业的重要市场。近日,市民游客发现汕头市区内多了不少新款的共享电单车。青绿色的喵走出行、橙蓝相间的小黄驴等等,再次刷新了汕头共享电单车的“调色盘”。

喵走出行诞生于宁波,在向汕头投放共享电单车之前,公司做了当地市场调研。陈湖光表示,相比周边其他城市,汕头的旅游热度数据好很多,对共享电单车的需求更高。据了解,此次喵走出行将投放6000辆共享电单车和2000辆共享单车,目前已投放了2000多辆电单车,主要往万象城、小公园、东海岸等人流密集处投放,“8月9日刚投放的,目前每天以1万—2万的用户量增长。”

橙蓝相间的电单车,是本地企业小黄驴推出的最新款式,蓝色的车身搭配橙色的坐垫,不仅有圆筒状的大灯,还有凸起的油箱外形,后面配备了弹簧减震,犹如一辆酷炫的摩托车,停放在众多传统电单车之间十分显眼。李蒙广表示,目前投放了2000辆,未来会陆续增加到6000辆。

为增加车子吸引力,汕头共享电单车企业也“各显神通”。不少共享电单车在车身上融合了汕头文旅元素,印上小公园纪念亭、南澳灯塔等形象,吸引游客拍照打卡的同时,也为汕头文旅注入一波流量宣传。炎炎夏日,在美团、人民出行等车上还可见凉爽坐垫的身影,丁勤文介绍,相较普通的坐垫,美团的凉爽坐垫可实现降温25度以上,目前该坐垫已覆盖汕头80%的美团共享电单车。

多样化共享电单车弥补了公交出行的不足。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多样化共享电单车弥补了公交出行的不足。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记者了解到,小公园、龙眼南路等汕头热门景点内均设置了禁停区,然而,在景区的周边,仍然可见乱停乱放的共享电单车。如何维持停放秩序,维护旅游城市形象,是有关部门和共享电单车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会沿着停放点巡逻,看哪个点位乱停乱放就摆好并拍照上传,每个小时要完成两个工单。”8月11日下午,共享单车摆放人员小吕正在整理各家的共享电单车。他告诉记者,除了公司软件之外,本地管理部门也会在微信群上反映乱停放情况,看到之后会及时到场摆放好车辆。

除此之外,停车位的设置也影响游客的使用体验。“我看这里停着很多共享电单车,到了才发现只能停美团,不能停人民出行,找了半天才找到停车点。”游客张先生吐槽道。近年来,随着电子围栏上线,共享单车虽然告别了“任意停”,但由各家运营企业自主划设电子围栏,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对市民游客出行造成不便。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汕头市城管局将统一划设电子围栏,严格监控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调度情况,实现对各运营企业运维人员、车辆等实际投入、响应时效的动态监管,对乱停放、潮汐乱象等实时预警,市民的用车行为也受到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以提升整体出行体验和市容市貌。

■专家观点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轨道交通+公交+两轮”是大趋势

“按照城市规划来说,旅游线路和城市道路系统应该分开来讨论。”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共享电单车有便捷、自由等特点,出发点和目的地往往是“门对门”的。相比之下,公交车虽然容量大,但线路固定,下车之后还需走一段路到旅游景点。从用户来看,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公交车价格便宜,且点位固定,适合老年游客群体出行,而共享电单车作为新兴时尚的交通工具,契合年轻和中年游客群体的需求。所以在旅游城市,这两种交通工具应该并行发展。

随着粤东城际铁路的加快建设,列车将沿着轨道穿行于汕头城市各个站点,汕头的城际轨道时代不久后将到来。胡刚认为,潮汕地区各座城市的规模不是很大,可以与珠三角地区的地铁做类比,未来应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公交/共享两轮”的模式。

以广州的公共交通系统举例。“近年来,广州公交车也是坐不满,公交长线路比较少,轨道交通越来越多。”胡刚表示,目前,广州的公交车正慢慢小型化、短途化,沿着地铁口分布站点,可以走街串巷,与共享单车互相补充,成为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

这一思路也适合汕头旅游城市的发展。胡刚表示,从景点出来,游客可以乘坐小型巴士,也可以骑乘共享电单车或共享单车到达轨道交通的站点,如果骑行共享单车的话,还可以实现低碳出行、健身锻炼等好处,“这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形式。”

南方+记者 张晓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