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气管切开的八旬老人又能唱歌了!

番禺融媒
+订阅

近日,在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的康复病房内总能听到悦耳的口琴声、低沉的歌声,这些美妙的声音来自一位87岁的患者唐伯。

唐伯在康复病房吹口琴

1个月前,唐伯因突发气促、发绀,意识不清,在外院予气管插管、冠脉造影并植入一枚支架,术中出现突发情况,经过多次电除颤、心肺复苏抢救,病情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又因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予重新行气管切开才能恢复自主呼吸、神志转清。

因气管切开原因,唐伯不能用言语表达,人也变得烦躁不安。术后,唐伯到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康复病区接受康复治疗。刚到康复病区时,唐伯比较抗拒与医护人员沟通。得知唐伯以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唱歌和吹口琴后,该院通过各种方法探索音乐康复疗法的可行性。

该院医护人员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证据评估。原来,音乐可以促进人体多巴胺的分泌,分散对烦恼的注意力,调节情绪,增加愉悦感,呼吸困难患者定期练习唱歌,会提高呼吸协调性,促进呼吸困难的“脱敏”,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唱歌时会刺激气道中三磷酸腺苷的释放,有助于气道表面痰液稀释,气道的压力振荡也有利于痰液排出。结合综合康复评估,医护人员认为唐伯心肺功能稳定,可以开展音乐疗法康复。

经过医、护、技多方讨论,该院为唐伯制定三个阶段的音乐疗法康复方案。第一阶段:考虑唐伯卧床时间长,除了为唐伯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肺康复训练外,还有自行车有氧训练、拱桥运动、直脚抬高等康复训练。第二阶段:循序渐进地将患者爱好融入到康复中,最初在仪器监测下,唐伯只能唱上半首歌,吹上一段曲子,护理人员坚持陪同唐伯每天进行2-3次肺康复训练,每次10-15分钟,唐伯的肌力、平衡力得到提升,能逐渐在床边坐位、抬脚等。第三阶段:由于病情时间较长,唐伯对下床活动的愿望也很强烈,通过评估后,护理人员陪同唐伯在仪器监测下进行站立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唐伯站立训练的同时,也基本能唱上一首歌,如《东方红》《送别》等。

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卓伟表示,音乐疗法作为治疗或治疗的辅助手段来治愈各种疾病已经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而且音乐治疗具有愉快性和低成本性,并能让患者愉快参与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

文:番禺融媒记者 陈晓 通讯员 周柳燕 张淑仪

图:何贤纪念医院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