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晚,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红花坡海镇堡农文旅基地灯光璀璨,一场“奋进百千万,村村当典范”大擂台活动集中演讲汇报活动拉开帷幕。来自旦场镇16个村(社区)的负责人同台“打擂”,公开演讲汇报“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并综合实地考察进行打分评定名次。
工作成绩在擂台上铺陈开来,发展思路也渐渐清晰。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背后,是旦场镇近两年来聚焦“城乡建设、基层治理、社会协作、产业振兴”等重点工作,以“头号力度”奋进“百千万工程”的缩影。
同台竞赛
16村“比学赶超”争当典范
16村同台“打擂”,要脱颖而出,全靠“真功夫”。
“我们强治理,优环境,引乡贤,带致富,打造共建-共治一共富‘样板红花坡’。”“白腊塘村‘众议’集民意,念好惠民经,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农文旅智慧园。”“我们生龙村种养并举,探索成立强村公司,推进富民强村。”……
舞台上,16个村支书轮番上阵,向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讲述着各自村庄的经验、成效、思路。台下,嘉宾评委给出评分。“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追我赶、比学赶超中迸发出来。”出席活动的电白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伟华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通过擂台赛,帮助各村(社区)加深对“百千万工程”和典型村建设的认识,推动典型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四提升”,出新出彩。
此次大擂台活动分为两部分内容,在集中演讲汇报之前,当地还组织了评估组到各村(社区)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美丽乡村新蝶变,详细了解各村“百千万工程”建设情况,并对每一个点位进行现场点评和打分。
综合实地评估及汇报成绩,活动公布了各村(社区)总分。最终,低山村获得一等奖。花园村、青福村、旦场村获得二等奖,旦场社区、蕉仔村、金村、王村、红花坡村获得三等奖。
擂台比武,比的是成绩,但目标却是差距,以及创造学习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擂台赛,看到了其他村身上的‘闪光点’。”不少村支书说,将结合村里的实际,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后续工作中。
“打擂台”虽结束,但“百千万工程”的奋进之路继续向前。旦场镇党委书记冼淑娟表示,“大擂台”活动既是一次“成绩晾晒”,更是一次“工作动员”,旦场镇将围绕区委赋予的“打造成电白区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发展定位,明确“一心两轴三带四片”发展思路,奋进“百千万工程”,为电白争当茂名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作出旦场担当。
城乡焕新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乡村是否宜居宜业和美,是擂台赛演讲汇报的热门话题,也是“百千万工程”施行是否有效的直观体现。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旦场历来重视。近年来,旦场镇常态化推进创文巩卫、美丽宜居村建设等工作,全镇16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家家户户门前都变得整洁干净,旁边还有漂亮的公园,每天早晚我都要去散散步。”在蕉仔大园村居住几十年的张大爷感慨:村里这两年变化真是太大了。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旦场镇跑出城乡建设“加速度”:新增农村道路硬底化234公里、黑底化30公里,建成乡村小公园16个、农家小苑7个,建设污水处理池100个,铺设污水管道约24公里,完成100条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024年,在全省乡村绿化工作的热潮中,旦场镇绿化、美化也齐步推进。“今年我们组织开展植树活动60多次,种植树苗近6400株,建设绿化示范带3条。”旦场镇党委副书记李进保介绍,当地热心乡贤、党员干部、群众超3000人次参与乡村绿化工作,掀起了一股植绿兴绿共建绿美乡村的热潮。
圩镇美起来,乡村更宜居,基层治理越来越呈现出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有效的新形势。
“台风季马上来了,村里的虾塘应该做一次安全检查。”“我们村能否建电车充电桩?”“小孩放假在家只会看电视,村里可供借阅的书籍能否增加一点适合小孩看的?”……暑假期间,在低山村树下议事亭里,2名村干部和多位村民代表热议村事村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旦场镇党委、政府引导各村(社区)把议事厅建在群众的家门口,建在大树下,广泛听民声、汇民智,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问题。
“我们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加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建设,并依托节庆、党日活动等开展反诈、普法、反邪、禁毒等宣传。”旦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电介绍,今年以来,旦场组织开展平安法治、乡风文明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41场次,开展各类专项检查338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48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整合资源
打好产业发展主动仗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必须打好的“主动仗”,也贯穿“百千万工程”始终。
如何破局?旦场镇在产业集聚、资源整合上谋方法。
2023年11月,旦场镇种养业协会正式成立。至今9个多月,旦场镇种养业协会已吸引乡贤返乡投资超1200万元,投资种植发展黑金钢莲雾、“桂花香”荔枝等农产品;协会会员引种凤梨,辐射带动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今年总产值近2亿元,逐步发展为当地农业支柱产品。“种养业协会整合了86家种养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资源,凝聚成了产业发展合力。”电白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华振说。
为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当地推动红花坡村、生龙村率先探索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培育“农村经纪人”,通过股份制合作、公司制管理、市场化经营,整合盘活村内资源,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产业发展过程中,旦场镇重视、鼓励、引导乡贤支持和反哺家乡发展,不断凝聚社会协作力量。
海镇堡农文旅基地项目负责人李文斌对此深有体会。“镇党委、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近300亩支持海镇堡项目的建设,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他说,基地预计今年10月份试营业,将辐射带动周边民宿、餐馆等业态,助力村民增收。
热心乡贤反哺桑梓、返乡投资、强村带富的例子还有很多。2023年“6·30”活动,旦场乡贤认捐资金累计已达940多万元;金村乡贤返乡成立金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100余人就业;生龙乡贤返乡创建广东天之言公司,发展圣女果、澳蓝小龙虾等产业,带动周边500多名农户种植圣女果,增加就业岗位近千个。此外,旦场镇还与“百会帮百镇”对接商会——佛山市电白商会沟通,签订框架协议书,拟定向为旦场秋泽种养合作社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与建筑企业结对帮扶,累计获得帮扶资金150万元。
“我们将以重点项目为引领,按照培育做强一批、促进落地一批和招商引资一批的计划推进,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旦场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区亚宏介绍,旦场镇将围绕黑棕鹅、黄晶果、猫屎糖、凤梨等农特产品,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以提升产业价值链。同时,在挖掘海洋文化基因上下功夫,策划“旦场人龙舞节”“渔俗”等特色活动,打造旦场年例文化IP,探索发展文化游、观光休闲游、农事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实现流量变现。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