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深圳激光行业“独角兽”企业创鑫激光旗下子公司桓日激光在江苏苏州发布全球首款集激光设备、送丝系统、制氮系统于一体的集成式激光手持焊设备红桐K1M,其集成了激光手持焊所有周边设备,减重至44千克,体积为0.08立方米,体积、重量仅为传统分体式产品的1/10左右,并彻底摆脱了“拖油瓶”(氮气瓶)和“麻烦管”(送丝管)束缚,实现“真可移”。
桓日激光发布红桐K1M。
从穿梭各地的高铁,到建设城市的机械、触手可得的五金,往往都离不开焊接工匠的付出。不过,提到焊接,人们记忆中的设备往往是笨重、累赘、携带不便的,焊枪太重也容易造成手酸等问题。
成立于深圳产业大区宝安区的桓日激光,基于母公司创鑫激光2004年成立以来沉淀的扎实技术功底,致力打造工具激光第一品牌,从2021年起持续推出轻量化、集成化、智能化、美学化的风冷激光手持焊产品,其中2022年上市的红桐系列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手持式激光焊接设备,已销售日本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来,创鑫激光与桓日激光频频联手国内顶尖高校攻坚焊接技术。2023年,清华大学与创鑫激光联合成立“激光先进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桓日激光技术骨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成立“航空级散热技术联合开发”研究小组。今年5月,创鑫激光与中国激光智能焊接技术头部代表哈工大焊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激光焊接应用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攻关。
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与以及与各界的开放合作,新发布的红桐K1M以“全部集成、全景焊接、全面节省、全民安全”这四大开创性技术,颠覆了传统激光手持焊所遇到的集成难题及工艺限制,以技术创新解决移动焊接场景“痛点”需求。
发布会当天,苏州市相城区副区长邢鹏,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晓军,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庆茂,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出席发布会,与创鑫激光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桓日激光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峰共同见证这款激光焊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品全球首发。
桓日激光红桐系列旗舰机K1M。
据桓日激光营销中心负责人曾剑锋介绍,红桐K1M并非在一套设备里堆叠下所有硬件,同时做到“体重”不超标,其独创的光气分离技术才是能实现全集成的关键核心。
红桐K1M创意性采用光气分离技术,铜嘴升级为“三气孔+一出光孔”设计,将原来的“气刀”改为“气保护”,像被子一样保护好焊道,使得用气量大幅下降,将焊机用气量15升/分钟降至1升/分钟,用气量直降90%,且焊接效果更好。有了这样的光气分离技术,方能保证小型化内置制氮系统能够满足日常焊接需求。
据介绍,在喷嘴与工艺升级迭代后,红桐K1M率先实现6毫米宽缝,最大提升至8毫米,突破以往单丝手持激光焊缝只能小于等于4毫米的尴尬,“秘密武器”在于它“学习”传统焊接中焊工用手移动覆盖宽焊缝、异型全场景焊缝,同时用振镜摆动替代焊工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很难控的手法,从而达到可控激光替代可变电弧、用可控振镜替代难控工艺的目的,这样不仅保持了激光焊接的高速度和高质量标准,还极大降低了焊接工艺难度。
新一代300克焊枪短小精悍。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对复杂工况和工件任意部位任意焊接角度工艺的难题,红桐K1M的焊枪体积与重量极致轻小,仅重300克,比两部iPhone 15还轻,可增强控制手感和摆动焊接的控制感,再加上内置振镜扫描的“加持”,可大幅降低操作工摆动的难度,让操作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达成几十年老焊工的技艺高度。
【撰文】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