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9个园区上榜!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出炉”

走进广东造
+订阅

8月14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及《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2024)》(下称《榜单》)。根据《榜单》,广东9个园区上榜,数量仅次于江苏,位列全国第二。

广东共9个园区入围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广东共9个园区入围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其中,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排名第3,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均跻身前20,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随其后。

《报告》指出,当前,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体制机制不顺、规范管理不足、产业同质竞争、区域不平衡等问题,需从“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基础管理、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功能定位、规范招商引资、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优化人财物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升园区现代化治理水平。

“千亿园区”占比近六成

《报告》数据显示,百强园区中,已有59个园区GDP超过千亿元,较上年新增5个。依托区域发展优势,“千亿园区”已形成融通全球资源模式、创新策源转化模式、龙头企业引领模式、前沿技术赋能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模式5种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其中,以广州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依托大规模工业场景优势,以数字技术、低碳技术应用带动转型升级,形成“前沿技术赋能模式”。

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但“省强园不强”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地区的园区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报告》,全国GDP前十的省份中,除了苏、粤、浙、鲁、鄂等工业大省,福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上榜园区数量均低于5个。

当前,园区经济“贡献集中度”居高不下。《报告》显示,55家入围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占所有国家级高新区总量分别高达78%、80%;45家入围的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总量的72%、59%。

梯队失衡不利于保持发展韧性,头部领先优势的形成将可能导致资源要素的极化,园区想要“弯道超车”必须走特色化之路,让园区发展从“一列纵队”变“多列纵队”。

《报告》建议,要统筹“国家级开发区评价”与“省级开发区升级”工作,推进开发区区域布局优化。其中,山东应着重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创新能级,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优质企业培育;福建应围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展和提质升级;广东、湖南、河南、四川等省份应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战略,加强腰部园区培育。

广东多个园区入围先进制造百强

产业强则园区强,产业兴则园区兴。《报告》指出,主导产业布局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高端化、特色化的“双轨路径”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遵循。

“产业高端化”是指既注重融入数字、绿色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注重位布局知识密集、创新活跃、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

“产业特色化”是指专注某一领域强链、补链、延链,打造特色产业IP,并按照特色产业需求,规划建设专业“园中园”,构建具有产业属性的服务体系。其中以生物医药产业最具代表,约有近五成国家级开发区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根据《报告》,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布局,广东9个上榜园区均跻身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个园区进入园区产业高质量(生物医药)百强。

广东多个园区入围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百强。

广东多个园区入围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百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园区应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加快建立与发展适应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组织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报告》指出,建立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是关键。加强制度保障,确保企业在创新决策、科研项目上的主导权;开展政策创新,以建立产业揭榜项目投入机制为抓手,引导科研机构推进“横向课题”管理改革,以建立股权投资兜底和容错机制为抓手,引导金融机构“投早投小”。

此外,园区还要壮大科技服务业,引进和培育概念验证、中试、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推动在园区规模化发展。

【文字】南方+记者 曾良科

【图片】赛迪顾问官网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