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
第十四个“世界肝炎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治肝炎意识,助力健康中国行动,7月26日上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感染科、普通外科、肿瘤内科和血液科、肾病内科和免疫科、健康管理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开展“世界肝炎日”义诊宣教活动,为现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营养指导、疾病筛查、诊断治疗、解读检验检查报告等医疗服务,并提供免费检测丙肝抗体项目。
活动现场,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井然有序。医护人员为群众测量血压,发放肝脏健康科普资料,宣传肝病早防早筛要点。对群众提出的健康疑问,专家们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活动宣传乙肝、丙肝、脂肪肝、健康管理等知识,普及肝纤维化的防治方法,倡导群众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防范肝硬化的发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00多册。
乙肝知识问与答
早发现,早治疗
这些“肝货”免费拿
①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乙肝患者吗?
NO!感染乙肝病毒≠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并没有对肝脏造成实质性损伤,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病毒目前可以和人体“和平相处”。
而“乙肝患者”即乙型肝炎患者,是指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的同时,还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等肝损伤的表现。
因此,把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乙肝患者是不正确的。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都具有一定传染性,都需要注意和重视。
②
乙肝检测结果,怎么看?
不同的检测结果代表不同的意思,一般而言,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③
乙肝疫苗需要定期注射或者加强吗?
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时可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阳性或≥10mIU/ml,则有保护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可持续30年以上,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
但高风险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可定期监测乙肝抗体,发现抗-HBs阴性或<10 mIU/ml,可再次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
④
查出乙肝病毒携带怎么办?
乙肝病毒携带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定期随诊和检测病毒量。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发生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⑤
感染乙肝病毒,最后都会发展成肝癌吗?
不一定!
虽然乙肝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BV的人都会发展成肝癌。如果转变为慢性 HBV 感染(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就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
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彻底治愈慢性乙肝,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所以患者需要谨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降低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风险。
⑥
母亲HBSAg阳性,可以避免新生儿不感染乙肝吗?
可以的!
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有可能生育健康宝宝的,目前国家已经实行免费乙肝母婴阻断规划了,包括为母亲进行产前检测,为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母婴阻断是指:
建议妊娠24~28周启动抗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治疗。
在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在 1、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
⑦
什么是人工肝?
“人工肝”治疗技术不是人工做的肝脏,而是体外脏器支持疗法之一,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减轻肝脏负担,创造一切条件让肝脏休息、再生并逐渐恢复,及时介入治疗能够为患者的综合救治赢得时间。
若肝脏功能无法恢复,也为肝移植做好“桥梁”准备,提高肝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所以“人工肝”技术的出现是肝病患者的福音。
(点击图片跳转原文)
⑧
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是真的吗?
是真的哦!
丙肝以隐匿性感染转为慢性肝炎为主,丙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因此丙肝难以及时发现,也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因此无法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只能通过血液检测主动发现。
来源/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