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青年大学生突击队
暑假期间,团佛山市委组织动员全市青年大学生组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入县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一线实践中,佛山通过打造“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学校+县域”合作模式,建立校地结对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和以县域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转化平台,实现了乡村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双丰收。
本期来论以“青年大学生突击队”为话题,邀请团市委负责人、高校专家、大学生暑期实践带队教师共同探讨,敬请垂注。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力量
文|徐旭雁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单位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切实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通过打造“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学校+县域”合作模式,建立校地结对共建的实践育人平台和以县域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转化平台,组织动员全市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入县下乡开展社会实践,为佛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和乡村振兴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参与“百千万工程”是佛山青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架起高校与农村、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有效加强高校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和绿美乡村之间的交流。今年以来,团市委、市学联通过收集全市镇街村居需求,通过校地通平台组织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乡镇结对,并重点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突击队伍,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文化传播和志愿服务等工作中。
一是聚焦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为发展新型农村建言献策。青年大学生突击队针对制约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以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闭塞等困境,将所学专业技术运用到增加村集体经济效益当中,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建设。佛山大学“稻香”实践团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粉葛的产销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挖出粉葛、运输粉葛、粉葛储藏、粉葛深加工以及出口国家地区等五方面了解粉葛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从产品市场、定价策略与企业构建三个维度制定了粉葛产销的详细方案。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工程学院成立了“青春赞歌”新能源科普科技实践团,深入三水区乐平镇黄塘村进行实地调研,为当地农民介绍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给农民们提供了全新的种植思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突击队还向村民普及太阳能小车的工作原理和绿色能源知识,为村民精心制作驱蚊草药包,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一件件小而美、小而实的精品服务项目。
二是把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内涵,以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青年大学生突击队致力于解决地方产业发展难点痛点,通过深化采样研究、经营服务培训、创新技术宣讲等,将新技术、新服务融入地方产业发展,用专业技术推动当地产业升级,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广东东软学院“年年有渔”突击队前往佛山市现代渔业科技园调研,针对投料喂养方面存在的养殖劳动力投入大、科学管理意识弱、饲料浪费情况严重等问题,突击队运用自主研发的水产太阳能节料投料系统,较好地解决渔业养殖的痛点,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三是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用文化创意建设绿美佛山。青年大学生突击队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运用所学专业技术解决乡村社区规划弱、特色地标辨识度低、网红打卡地少等难点问题,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村容村貌改造提质增效,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广东财经大学“淼汇智行”实践团前往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江根村,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江根村在基层治理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民生建设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当前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一套以宣传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策略,借此展现江根村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打造江根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接下来,团市委、市学联将始终围绕佛山市委、市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扎实推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校地结对工作,探索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常态化、长效性实践育人模式,从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规划先行、汇聚人才队伍、建立长效机制四方面作为切入点,构建多方协同“新格局”,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注入乡村发展“新血液”,筑牢乡村治理“硬支撑”,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作者系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书记)
本期统筹:龙西男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