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针灸疗法尽显中医智慧

南方+

偏瘫又被称之为半身不遂,为中风后表现,患者同侧上下肢无法活动,并多伴有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而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之路上,针灸疗法可发挥神奇效果,尽显中医智慧。

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包括针法与灸法。

针法是将针具以一定角度刺入人体穴位,并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则是将预制的艾条在体表穴位上方点燃,利用热力与药力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可有效疏通人体经络、促进脏腑气血,以及调和阴阳平衡,对于很多疾病均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一)时机选择

以针灸方式治疗偏瘫患者,其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若时机选择正确则治疗效果可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如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不再进展,则可以在48~72小时内开展针灸治疗。

在患者疾病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最大限度的帮助其避免有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在患者疾病恢复期,针灸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恢复速度,尤其是在进入到后遗症期时,针灸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

(二)穴位选择

1.头部穴位:百会、四神聪、头维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具有醒脑开窍、升阳举陷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肢体瘫痿、神志不清等症状。

四神聪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向外一寸处,共有四穴,具有宁心安神、明目聪耳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头维穴:位于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具有清利头目、疏风止痛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目眩、头痛等症状。

2. 上肢穴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等。

肩髃穴:位于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具有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肩膀疼痛、上肢无法活动等症状。

曲池穴:位于肱骨外上髁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具有通络止痛、清热解表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手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清热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手指麻木、上肢乏力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具有通络止痛、行气活血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疼痛、无法活动等症状。

3. 下肢穴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

环跳穴: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具有疏经利腰、活血行气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下肢麻木、疼痛、无法活动等症状。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三寸,具有通经活血、补中益气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下肢肌肉萎缩、乏力等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具有活血通络、调补肝肾作用,可有效改善基于偏瘫所导致的下肢疼痛、麻木、无法活动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

1.针刺

进针: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包括患者体质、针刺穴位等来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通常以单手进针,将毫针快速刺入患者穴位一定深度。

行针:即进针后,以提、插、捻、转等手法行针,具体行针频率需视患者耐受度而定,且行针期间针下有沉涩而紧感即为得气。

留针:即得气后将毫针停留在患者穴位内,通常停留时间为20~30min,并且在此期间为了增强针感可以每间隔5~10min而再次行针一次。

出针:即留针20~30min后,将毫针依次、缓慢拔出,并在拔出时使用经过消毒后的干棉球对针孔进行适度的按压,以防出血。

此外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临床疗效良好:1、针刺取穴:主穴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配穴:上肢加患侧极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下肢加患侧委中、足三里、阳陵泉。2、具体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常规酒精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 × 0.40 mm)针刺治疗,先取内关穴,直刺进针0.5 ~ 1寸,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泻法1 min;然后采用雀啄法针刺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入 0.5 寸,以眼球湿润为度;再针刺三阴交,直刺1.0 ~ 1.5寸,得气后行提插补法1 min;提插泻法斜刺极泉穴1寸,患者上肢抽动3次;提插补法向极泉穴方向直刺肩髃2~3寸;提插泻法直刺曲池1.0 ~ 1.5寸;提插补法直刺尺泽穴1.0寸,手指抽动3次;提插泻法直刺合谷0.5 ~ 1.0寸,五指自然伸展;提插泻法直刺委中穴 1 寸,下肢抽动 3 次;提插补法直刺足三里 1.0 ~ 2.0 寸,下肢抽动 3 次;提插补法直刺阳陵泉,下肢抽动 3 次。尺泽、极泉、委中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 30 min。治疗日1次,20-30min/次。

2.艾灸

艾条灸:点燃艾条,熏烤穴位,注意与患者皮肤保持2~3cm的距离,患者感受到温热即可,每次艾灸时间通常保持在15~20min。

艾柱灸:艾柱置于患者穴位上,点燃,燃尽后更换,通常每处穴位需要使用3~5壮艾柱。

温针灸:针刺后,将小艾绒团套于针柄上,点燃,灸15~20min左右。

(四)注意事项

1.适应证、禁忌症把控

必须在明确的诊断基础上再对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偏瘫患者,如有出血倾向的偏瘫患者、有皮肤感染的偏瘫患者、有肿瘤疾病的偏瘫患者,需禁止对其使用针灸治疗。

2.无菌把控

在对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必须严格落实无菌原则,包括对针具进行严格消毒,以及对操作者双手和对患者穴位皮肤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患者发生感染。

3.针刺深度、强度把控

针刺时,需充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把控针刺深度、强度,包括契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个体体质、相关穴位选择等进行考量。避免进针过深而导致神经、脏器损伤,也避免进针过浅而导致疗效不佳。与此同时,在针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开患者的血管、神经等。

4.艾灸温度、时间把控

艾灸时,需严格把控温度与时间,如温度控制在40~50℃之间,时间控制在15~20min左右,以防止对患者皮肤造成烫伤。

5.观察患者反应

针灸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者体征,包括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止,并对应采取措施处理。

总而言之,针灸作为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疗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之路上可发挥重要作用,让其尽早康复,恢复良好生活状态!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   吴菲

添加健康医聊助手了解详情

添加健康医聊助手了解详情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