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之路,勇敢奔赴!

湾创
+订阅

巴黎奥运会如火如荼

赛场上运动员们的拼搏身影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当中

有人不畏强手、顽强拼搏

有人风华正茂、锋芒显露

有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们都在用勤奋浇灌梦想

用汗水淬炼意志

用不屈铸就灵魂

用坚持战胜平凡

走出了自己的冠军之路!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

北京时间8月3日晚间,

21岁的中国选手郑钦文

以6-2、6-3直落两盘

击败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

拿下中国网球首枚奥运单打金牌

成为了首个获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

亚洲运动员

图源新华社

这枚奥运金牌,来之不易。

1/4决赛,郑钦文苦战三盘,

在决胜盘落后的不利局面下,

大比分逆转晋级四强。

半决赛,

面对自己此前从未战胜过的

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名将,

郑钦文表现强劲闯入决赛。

35℃的高温天气下,

每一场都是3个多小时的鏖战,

面对的都是世界名将,

郑钦文始终如斗士般奋战到底、表现神勇。

但令人敬佩的不只是她惊人的战斗力和爆发力,

更是她身上那股“一定要拼到底”的劲儿。

郑钦文在比赛后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2020年,郑钦文正式踏上职业赛场

当时的世界排名是600名开外

连续征战,以赛代练

短短四年,她的世界排名就来到第7位

郑钦文上升速度惊人

如今在巴黎奥运会赛场

这位“火箭少女”更是刷新了

自己和中国网球纪录

击碎了西方的“网球神话”

从“网球女孩”到“网球女王”

郑钦文说到自己的感想:

请勇敢地去做梦,

因为只有去做梦才能够产生一个目标去实现。

但是更别忘了,

这一路上可能会有艰辛、困难、疑惑、

付出、泪水、失败,

但是一定要享受这个过程,

因为所有的失败都是为了下一刻的成功

郑钦文在8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撰文《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

抱着必胜的信念,做一个孤勇者

北京时间7月30日,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团体决赛中,

中国组合孙颖莎/王楚钦

以4∶2战胜朝鲜组合,

获得金牌。

这是中国队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历史首金!

也是巴黎奥运会国乒第一枚金牌。

7月30日,冠军中国组合王楚钦(左)/孙颖莎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为什么这枚金牌如此激动人心?

对于国乒而言,

巴黎奥运会的这枚混双金牌

不仅是“收复失地”

也是“开疆拓土”

在没有冠军经验、

没有第二支中国组合、

没有退路的情况下,

王楚钦曾形容自己和孙颖莎

是夏奥会混双项目上的“孤勇者”,

他们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

混双、单打、团体赛兼项的代表,

是国乒历史上唯一一对身兼三项的组合,

备战压力可想而知。

孙颖莎/王楚钦齐心协力,

拿下混双项目几乎所有赛事胜利,

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王楚钦(左)/孙颖莎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球迷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莎头”组合,

这个听起来霸气的名字,

和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确实契合。

从国乒小将到世界冠军

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他们一直都

足够坚定、足够努力

我们看到了“莎头”组合的成长

同时也看到了国乒的精神和传承

不被看好的人,偏偏最争气

北京时间7月28日,

在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

中国选手谢瑜夺得金牌。

谢瑜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发

240.9环,

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夺冠。

资格赛中,

原本被寄予夺冠厚望的队友发挥失常,

谢瑜的成绩仅为第六

——一个勉强晋级决赛的成绩,

几乎无人看好。

决赛第19枪之前,

他仍位列第三,夺冠似乎遥不可及。

但5枪之后,

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射击讲究精细的控制能力,

比赛中一个微弱的呼吸,

都可能影响最终赛果。

决赛中,

单枪匹马的他面临着意大利选手“双保险”的压力,

极致的心理考验之下,

谢瑜始终单手插兜,低眉凝神,不动如山,

最终抓住对手失误,

连续扳回比分。

7月28日,谢瑜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从贵州毕节起步,

在法国沙托鲁圆梦,

16年,谢瑜为中国射击队在该项目再度夺金。

“大山里的孩子”谢瑜

把自己磨炼成一发无坚不摧的子弹,

射向奥运赛场的靶心,

射向竞技体育的极限,

也射向更大的世界、更远的未来。

一群人的泳池,可以游得更快

北京时间8月5日

巴黎奥运会游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

徐嘉余、覃海洋、孙佳俊、潘展乐组成的

中国队夺得金牌

打破了美国长达40年的垄断。

图源:新华社

中国队选手潘展乐(右)在最后阶段冲刺。图源: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决赛中,

在中国队后半程落到第三的情况下,

潘展乐力挽狂澜,

最后100米游出45秒92(超过他刚刚创造的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强势助力全队斩获金牌,

与队友并肩创造中国奥运史。

潘展乐在比赛中展现出的

冷静、自信和关键时刻的逆风翻盘能力,

也为他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这不仅是速度和实力的彰显,

也是一次对质疑的有力回击,

提升了中国游泳队的整体士气,

用实力击败“傲慢与偏见”。

孙杨打破了欧美国家在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垄断地位,

潘展乐则实现了在短距离上的突破

巴黎奥运会游泳比赛收官

中国游泳队

在巴黎泳池中夺得12枚奥运奖牌

斩获2金3银7铜,

奖牌数为历史最佳,

获奖人数达历史之最!

他们的强势胜利展现了

中国年轻一代运动员的实力和自信

也必将激励着更多的运动员和年轻人

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国争光!

强大的心脏直面强劲的对手

北京时间8月4日晚,

2024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

中国选手樊振东以4比1横扫瑞典选手莫雷加德,

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成为包揽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单打冠军的

大满贯选手

这不仅是是他个人荣誉的巅峰,

更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辉煌一笔,

标志着世界乒坛第11位“大满贯”得主的诞生。

8月1日,樊振东在获胜后庆祝。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四分之一决赛,

樊振东惊险逆转日本选手张本智和,

让广大球迷直呼“太费心脏”。

0比2的天崩开局

2比2的峰回路转

再到艰苦拿下决胜局

樊振东最终完成4比3逆袭

捍卫了中国乒乓球队的荣誉。

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拿不下一个强劲的对手

落后,扳平,

再落后,再追平,

央视解说评价樊振东惊人的意志力:

真正打到了关键分的时候,

比的不完全是技术,

其实就是你的性格、胆量、血性,

你骨子里是什么样的人。

图源:新京报

在辉煌的成就背后,

樊振东也经历过不少挫折和低谷。

他曾因技术上的短板和心态上的波动而陷入困境,

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樊振东没有选择放弃,

而是更加努力地训练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确实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否完成心中的想法或者目标,

但过程中我希望每一天都能够做好,

在此基础上的任何结果我都能接受。

绝对的实力,才配得起所有的盛赞

当地时间8月6日,

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

全红婵第一跳就技惊四座,

所有裁判给出10分满分,

最终以425.60分摘得金牌。

继东京奥运会后,

再次夺得该项目冠军。

不仅为自己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成为了中国跳水界

第三位实现该项目卫冕的传奇人物。

全红婵第一跳满分

全红婵14岁时

就以总分466.20分打破世界纪录,

她的“水花消失术”和“针式入水”惊艳世界。

“跳水天才”

“天才少女”

……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赞美

年少的全红婵

有着清醒的认识

“天才也是一遍一遍练出来的”

8月6日,全红婵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时隔三年,

很多观众感叹全红婵“一晃就长大了”,

但这“一晃”对她本人却有些漫长。

因为发育的原因对于难度的把控不再得心应手,

训练的难度陡然增大,

曾经一技惊人的“207C”一度成了她的噩梦。

专注自己、面对自己。

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流泪,

一次次伤痛,

一次次拼尽全力的付出,

最终,

全红婵,战胜了自己。

生于竞技,却高于竞技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奥运会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竞技,

更有竞技之外的胸怀与格局。

桂冠不只属于胜利者,

也属于那些永不放弃、

坚持梦想的人。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比赛,

23岁的中国选手孙颖莎对阵61岁的卢森堡老将倪夏莲。

在这场年龄相差38岁的较量中,

我们看到的不只有输赢,

还有永不言弃、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

尽管远在他乡,

倪夏莲始终铭记国家队的培养之恩,

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促进中卢两国的友好交流,

被誉为“乒乓大使”

因其打法与朝鲜女选手一样,

她毅然接受中国队邀请,

毫无保留为孙颖莎和王楚钦做陪练,

助力二人当晚的混双决赛。

下一次奥运会还会再战吗?

倪夏莲的回答是

永不说永不(Never say never)”

7月31日,倪夏莲(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单杠比赛中

中国选手张博恒摘得铜牌

在错失男子团体和个人全能的金牌后,

他在单项决赛中

也未能如愿登上最高领奖台。

此前

身为中国体操男团队长的张博恒

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中

已经完成了20套动作

不少网友称其为“体操队劳模”——

出场21次,你就是世界第一

或许是难以调整好男团决赛的打击,

或许是在男团决赛打满全部六个项目

并参加个人全能后

身体已经被逼到极限,

……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张博恒在赛场上拼尽了自己的所有力气。

张博恒说

这届奥运会让自己认识到

人生中心态占百分之八十

要学会不去想失去了什么

多想接下来要去努力争取什么

图源:澎湃新闻

体育竞技正是人生竞技的缩影

逆袭与坚持的传奇故事时刻上演

看竞技赛场如何悲壮残酷,

看各路选手如何全力以赴,

看天才冠军如何突出重围,

看梦想荣耀如何激荡人心。

他们的故事,

是关于挑战、坚持与超越的赞歌,

是汗水与泪水交织的辉煌篇章。

双创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时代发展呼唤科技创新,

创新创业赢得未来!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每一位创业者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勇敢的人先享受成功!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火热报名中!

单项奖金最高50万元

最低2万元

14个赛道,28个单项冠军,

超500奖项名额设置!

@科技企业

来这里

遇见最强的对手,结识最好的同伴

成就更好的自己,实现更远的梦想

大赛通知

(一)大赛动态信息网站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http://kjj.gz.gov.cn/

广州科技大脑网站:

https://gzsti.gzsi.gov.cn

(二)大赛联系方式

1.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人:王形、李立照

联系电话:020-83124076、83124178

2.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联系人:凌诗婷、胡宁彬

联系电话:13414115834、18588556984

联系邮箱:ds@dwq360.com

3.广州科技大脑

技术支持电话:020-83124114、83124194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湾区创新”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央视新闻”“央广网”“央视频”“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