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龙山:立足镇域特色,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

近年来,佛冈县龙山镇高位、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合产业特色与文化底蕴,提出“科技智造新城,融湾工业强镇”和“醉美双岳,智造龙山”特色IP,内外兼修推典型镇创建,“项目为王”推进镇域经济发展,以运营思维推进典型村培育,城乡融合取得新进展。

聚焦典型镇培育

城乡融合跑出“加速度”

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在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龙山镇如何破解工业化、城镇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难题?总的来说,就是“夯底子、绿里子、靓面子”。

龙山镇升级镇域基础设施,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夯底子,借力建筑业央企升级基础设施。

设立龙山镇典型镇、村培育工作专班、工作统筹协调小组,以《龙山镇“百千万工程”项目推进作战图》为抓手,明确典型镇村培育项目库各项目责任人,建立督导机制,促进典型镇村培育科学有序进行。

借力建筑业央企助力佛冈“百千万工程”的机遇,结合典型镇、村建设目标,与中建四局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确定上岳、下岳、鹤田、白沙塘典型村培育项目,“百千万工程”工业类专业镇培育项目,以及门楼富村根竹坪桥、关前村飞鹅塘桥两个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建设项目库,项目总投资13598万元。

——绿里子,汇聚资源描绘乡村绿美新画卷。

积极落实绿美生态建设部署,全面统筹镇域绿化美化工作,定制绿美规划图,凝聚各方力量开展认捐认种活动。

官路唇村发挥“乡愁”纽带作用,发动外出乡贤捐资10万元,建设乡贤生态小公园,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下岳村收到省交易控股集团援种绿化苗木,建设后山生态公园,同时与清远市储备林公司在迳头镇楼下村麻竹种植基地合作植树,发展林下经济……

走进龙山镇,道路主干道沿线宫粉紫荆竞相开放,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移步见花的乡村绿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龙山镇已投入各类资金超300万元,共种下苗木3773棵,建设“四小园”368个、美丽庭院55个、生态公园1个,奋力描绘绿美新图景。

——靓面子,美丽圩镇骑楼“活”起来了。

自2006年原龙山镇和民安镇合并后,民安镇骑楼等建筑由于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骑楼建筑存在表皮漏水、剥落等,各商铺自行进行修缮,乱搭乱建严重影响圩镇形象。

7月下旬,龙山镇全力推进房屋外立面提升等典型镇培育工作,依法组织开展拆除整治行动。“经过整治,骑楼长廊通道通畅了,极大方便了我们的通行,也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一名村民反映道。

此外,龙山镇以潖江街为重点开展美丽示范主街打造,近期计划投入3366万元,补齐“六乱”整治、道路交通体系、美丽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等缺分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

龙山镇以潖江街为重点开展美丽示范主街打造。

聚焦镇域经济

重大项目提速促产业发展加码

提起龙山镇,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工业镇”“雅迪电动车”“约克空调”,这些产业优势是龙山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也是龙山的亮眼IP。

瞄准“百千万工程”工业专业类典型镇定位,龙山镇聚焦镇域经济发力,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通过“抓项目、强园区、快推进”为抓手,盘活土地存量、提升制造业质量,实现“百千万工程”镇域经济“新飞跃”。

过了六七月,顺利度过当地历来的防汛抗洪“戒严期”,龙山镇终于“松了一口气”。来不及歇息,龙山镇紧接着快马加鞭推进汕湛连接线凤洲大桥拆旧重建项目。“突突突……”重型机械进场,潖江上凤洲大桥拆旧重建项目地基平整及桩基施工火热进行中。

重型机械进场,潖江上凤洲大桥拆旧重建项目正在施工。

汕湛连接线是汕湛高速龙山出口互通连接国道106线的唯一公路,也是汕湛高速、广连高速连接汤塘镇和龙山镇最便捷的通道,对龙山镇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龙山镇党委全力跑出项目征地工作“加速度”。5月,凤洲大桥北侧两栋征迁房屋清拆完毕,汕湛连接线先行段堵点正式打通,为项目实施“铺平道路”,随着项目施工进度加快,龙山智造城工业园区运输和群众安全出行的迫切需求加快得到满足。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实体经济,支撑在产业体系。“项目为王”是龙山镇近年来发展中一直坚持的理念,这一点,从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设的龙山智造城当中,就能得到印证。

龙山智造城是佛冈县在龙山镇新开辟的“工业发展主战场”,也是龙山镇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龙山镇挂图作战,清单式地突破堵点难点,全力推进龙山智造城征地拆迁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筑巢引凤。

聚焦典型村建设

建设运营“两步走”促古村蝶变

镬耳山墙错落有致,青砖黑瓦、深院高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韵不改,其雄伟气派与阡陌乡间形成鲜明对比。上岳村距今已超过720年的历史,有着岭南地区最大的镬耳楼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在当代,上岳古围村被冠上种种响亮称号,放眼南粤都是极少见的。

上岳村入选首批典型村培育名单,围绕着古村新生蝶变,龙山镇坚持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理念来进行典型村打造。按照省级典型村评价指标,为上岳村谋划6大类47个项目,通过援建央企助力,拆除影响古围村风貌的外围建筑,同步开展平整古风驿站、修复古村巷道、沿线农房微改造、清理核心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龙山镇坚持秉承保护、传承、创新理念来进行典型村打造。

为持续深化上岳“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成果,龙山镇坚持运营思维,与广东四季文旅服务有限公司签订运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职业经理人和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围绕古围村活化利用、实施乡村运营等方面精准发力,将上岳村打造为古文化观光村,通过丰富文旅相关产业类型,采用“支柱型+寄生型运营体系”,促进上岳村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走好乡村运营促兴村富民道路。

蝶变没有只停留在上岳村。下岳村则以“渔兴水秀,活力下岳”为主题,壮大一鱼一鹅特色产业,引入新型消费模式,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龙山镇以“渔兴水秀,活力下岳”为主题,在下岳村整合“千亩鱼塘”打造美丽渔场。

立足下岳村鱼米之乡的优势,依托与上岳古围村的联动关系,龙山镇以“渔兴水秀,活力下岳”为主题,整合千亩鱼塘打造美丽渔场,转化生态优势,营造活力共享空间,打造清远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乡村,佛冈水美绿美古韵之乡。从功能互补、产业协同、交通互通、服务共享四大方面突出“双岳”联动,烘托“醉美双岳”精品特色名片。

撰文:罗沅琪 贺欢

无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