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如何带好起始年级和班级?化解班主任工作难题有哪些有效策略?
夏日炎炎,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以下简称“滨海未来”)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开展。为凝聚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力量,学校为骨干教师定制培训,研讨学校课程与教学、德育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为秋季开学做足准备,推动学校高质量开办、高质量发展。
全体骨干教师聆听培训讲座
为新教师定制系列培训,学校通过邀请名师入校、经验分享,立足对话家长、培育学生、落实课程和提升自我等话题,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8月5日-9日,该校又以“课程与教学&德育管理工作研讨”为主题,开展骨干教师团队专项培训。
“滨海未来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还是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班仪式上,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叶绍强勉励骨干教师,在未来教育框架下不断创新,融合科技创新、开放多元、面向未来的理念,打造独特的未来教育模式,共创辉煌。
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叶绍强
滨海未来校长朱忠明则从个性化关注、全面发展、未来导向、终身学习、人文关怀等五个维度,与骨干教师阐述办学思想。他表示,以开放办学为导向,学校从党建、德育、课程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借助现代学习空间、数字技术、无边界资源等支持课程高质量实施;同时,在九年贯通、跨学科融合、国际理解、科创实践等特色课程建设上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
践行“融通中西、情智相融、文理并蓄、博学雅行”的课程理念,滨海未来构建了“一核·三层·六院”课程体系,力争实现“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其中,“一核”强调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任务;“三层”则将课程科学划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卓越型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六院”则包括数理、人文、艺术等六大书院,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
立足课程框架的深化和理解,此次培训从课程入手,通过系列阐述课程个例分析,全方位剖析研讨如何搭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科课程体系。5天培训,专家讲座与团队研讨交替进行,经验分享与学习交流轮番上演,助力骨干教师研修有理念、有支撑、有方向、有指引。
以课程建设与开发研讨为例,学校邀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黄志红博士带来“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课程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专题讲座。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黄志红博士
“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黄志红和老师们分享,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的需求、体验与感受,应当成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设计课程与开发问题?她指出要兼顾学校层面的体系化和教师层面的规范化。
学校层面的体系化设计应注重层次、门类、结构和体系的整体构建;教师层面的规范化开发应遵循学生立场、生活视野、主题组织、活动表达、本土特色等原则,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结合生动的案例,教育部国培项目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英语正高级教师石红梅则带来“基于教研组文化建设和课例研究的教师发展”专题讲座,为滨海未来教研组文化建设和教师发展传经送宝。现场,她勉励骨干教师“课例研究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教师的热情、提供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提升教学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关键”。
教育部国培项目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石红梅
从课程建设到教研支撑、从班级管理到起始年级带班,培训重理论亦重实操,深圳市光明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钟杰受邀分享“轻松带班—化解班主任工作难题的有效策略”。其从立好班主任人设、建立好师生关系、处理好班级问题、维护好家校关系四个维度支招班主任管理工作技巧。
深圳市光明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钟杰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本次培训的顺利开展,滨海未来表示希望通过对课程与教学、德育管理工作等核心问题研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团队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聚成一条心,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培训形式丰富,现场老师们认真记录
距离9月开学已不足一个月,当前学校各项开学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顺利完成骨干教师培训后,接下来该校还将推出面向全体教师的专项培训,凝聚团队共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业务能力迎接开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8月12日上午,滨海未来全体教职工培训开班。
南方+记者 黄婷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