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国潮”有多浪漫?跟着青年CP玩转广东省非遗馆|文化中国行

南方+ 记者

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适逢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节庆‘叹’非遗七夕系列活动”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帷幕。数十对青年男女在互动体验、婚俗展演、艺术共创中“双向奔赴”,共同表达对美好爱情、和谐家庭的向往和祝福。直播回顾>>>

情侣打卡鹊桥。

01

岭南非遗化身“脱单神器”

展厅里,处处传来青年男女的欢声笑语。他们分别拿到现场派发的“线索卡”,找到自己的“非遗搭子”,共同完成广东剪纸、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丹霞红豆饰品制作技艺、广州茶艺(点茶技艺)体验任务通关。

“我们首次推出情侣专属的剪纸体验,需要参与者的心灵契合。”广东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嘉彦介绍,她预备了牛郎、织女、喜鹊等主题剪纸材料包,玩家完成制作装裱后,可以在现场找到唯一同色同款的“有缘人”,给手中的作品“组CP”。

主题剪纸寻找有缘人。

佛山木版年画是现场最火爆的展位之一。人称“脱单神器”的和合二仙年画,更成为在场不少CP的抢手货。打造这幅文创产品的新生代“红娘”,正是人称“年画女侠”的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

还没到过年,为何七夕也有年画?在刘钟萍看来,当代年画主打一个“陪伴”,应当出现在年轻人每一个人生礼仪里。从学生党的“状元及第”到打工人的“防止秃头”,刘钟萍近年推出“诸神复活”的理念,让不同年轻受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年画。

人称“脱单神器”的和合二仙年画,更成为在场不少CP的抢手货。

陈嘉彦也表示,重拾七夕“乞巧”的节日原意,DIY手作是情侣之间最好的“定情信物”:“用非遗留住美好时光,更能体现当代年轻人过节的仪式感。”

红豆手绳配对也是现场非常受欢迎的项目。“此物最相思”的美好寓意让不少人都驻足在此,现场制作一条手绳。丹霞红豆饰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均慧说,以前红豆饰品是由男性送给爱人的定情信物,但是当下,红豆饰品因红豆保存简单、易搭配等属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现场制作红豆手绳,此物最相思。

现场玩家制作的红豆手绳共19颗红豆,寓意“长长久久”,再用平结制作手绳,意味着“平平安安”。小小一个手绳,凝结了制作者的心意,情侣饰品现场10分钟内便可完成。

榫卯配对体验还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体验。

榫卯配对互动则通过榫卯结构的拆装,让情侣们体验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这块有突起的叫做榫,这块凹进去的叫卯,这对应的正是阴阳关系。”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俊威介绍说,传统的家具在设计时,会让这些木头通过互相卡扣的关系搭建牢固。像他们也会通过设计榫卯积木、鲁班锁等玩具,成为年轻人减压放松、朋友间合作玩乐的新选择。

02

沉浸式体验“广式”浪漫

自古男女婚配离不开“媒妁之言”。今年河南“开封王婆”火出圈,来自广州的“八姑姐”、广府婚礼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卢燕武也不遑多让。

“今年找个新郎哥,明年生个细路哥(小朋友)……”广府婚俗展演现场,“八姑姐”金句频出,诙谐风趣的“广式说媒”引得市民捧腹大笑。

“八姑姐”现场说媒,还原广府婚嫁现场。

谈笑之余,“八姑姐”操办起广府婚礼,可是“三书六礼”一应俱全。择吉日、过大礼、安床、上头、亲迎……她结合现场展示的婚庆用品,把广府传统婚俗细节一一呈现市民眼前,分享美好姻缘的喜悦。

“七夕的故事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异地恋的年轻人就是当代的牛郎织女。”过去20多年来,卢燕武一直致力于活化新中式婚嫁礼仪。在她看来,广府婚礼习俗离不开“礼、谊、廉、孝”四大核心精神价值,“婚俗的传承本身就是价值观的传承”。

中式的浪漫还体现在坐在桌前,细细体验宋人是如何点茶的。广州茶艺(点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建红将宋代点茶技艺带到现场,让现场观众体验到如何去打发茶沫,并且在茶汤上建座“雪山”,甚至在茶汤上“拉花”。这些有趣的过程,让现场体现的观众感受到宋代点茶的精妙技艺。

宋代点茶技艺优雅浪漫。

黄建红说,宋代点茶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乐,点茶、斗茶等活动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国人的浪漫在茶筅搅动间,在茶汤入口时散发的奶香,在茶台前极致的美学表达。

七夕当天,“南风传韵”展厅的戏台、化妆间也都“摇身一变”,粤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婉云带领表演团队,轮番演绎《帝女花》等经典剧目,手把手带市民沉浸式体验粤剧表演妆造与基本功。

广东粤剧院带来的“戏结良缘”七夕岭南传统戏曲展演活动,当晚也将亮相广东省非遗馆的非遗剧场,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白蛇传·情》《花田错会》《紫钗记》等经典粤剧曲目,共度难忘的七夕浪漫之夜。

馆长说

突破社交界限,感受“非遗温度”

蓝海红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南方+:今年是广东省非遗馆落户白鹅潭的第一年,“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有哪些创新构思?

蓝海红2020年以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节庆为契机,打造“节庆‘叹’非遗”品牌活动,深挖与当下生活场景对应的内容,通过有趣的解读,让非遗与人们生活更贴近、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今年,节庆“叹”非遗系列活动还入选“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

此次七夕系列活动,我们通过丰富的非遗体验、活态展演以及主题美陈展示,营造浪漫节日氛围,向观众展示传统节日的新活力、新内涵;同时,我们也关注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设置符合年轻人参与、体验的非遗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非遗中的温度与情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南方+:广东省非遗馆落成以来,非遗展示、展演的硬件设备得到充分提升,馆方未来如何与省内各大非遗机构联动,提升非遗活态展示的可见度?

蓝海红:广东省非遗馆与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密联系,既是地标符号,也是人文博览、文化聚合、资源整合的沃土。开馆以来,我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湾区同心 时代新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的推出,更是连演三天一票难求。

本次非遗剧场推出的“戏结良缘”七夕岭南传统戏曲展演,是我们“邀您看戏”系列惠民展演的首场演出,后续我们还将与省内外非遗保护机构、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等联动,推出儿童专场、中秋雅集、新年专场等一系列的非遗演出活动,不仅为我省非遗资源提供展示平台,也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非遗节目。

南方+记者 杨逸 王芳

实习生 王敬淇

编辑 冯颖妍 周煦钊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