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力量!8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齐聚南山

南方+ 记者

当青年大学生来到南山,会有怎样的青春故事?这个暑假,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积极响应省、市推动青年人才下乡服务“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借助高校科研优势与人才优势,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紧抓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契机,积极链接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青年人才资源,组建8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到开展“三下乡”活动,其中3支队伍入选佛山市的示范突击队。

据悉,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分别围绕卫生健康、宣传拍摄、文创设计、技能培训、乡村美化、义教助学、非遗传播、电商助农等,开展实践服务活动,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智慧助力发展,凝聚青春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

党建共建讲好本土红色故事

服务基层,红色精神筑基乡村振兴。目前,南山镇党委已经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财大国际商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6所高校、24家企业(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将陈心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打造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场示范基地、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中心现场研发基地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师生组建突击队到南山镇开展专业调研。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师生组建突击队到南山镇开展专业调研。

依托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三下乡”活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师生组建突击队到南山镇开展建设区域蚊虫种群结构、蚊虫孳生环境和栖息环境特征的本底调查,运用专业知识对塘背村进行蚊媒治理,将科研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星火燎原·筑梦三水”实践队开展红色教育与慰问党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记录红色故事,聆听老党员奋斗历程。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陈心陶科学家精神,提升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激发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融入新技术、新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产业创新,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与技术助农,将新技术、新服务融入地方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再焕活力。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粤厨有way——探寻特色乡村味蕾”突击队以精湛的粤菜烹饪技术融合南山鲜鲩等本土食材,为企业更新菜品、研发新菜单,接受本次培训的群众累计达1000人次。通过“粤菜师傅”实操培训,间接带动了南山餐饮业的经济收益,让乡村美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广东东软学院“种草”计算器—助力乡村电商实践团则以新媒体和电商运营为杠杆,拓宽南山工农文旅特色产品的市场边界,通过电商助农,开展各种农产品线上销售活动,推介南山乡村好物,增加农民收入。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更新菜品、研发新菜单、培训人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更新菜品、研发新菜单、培训人才。

创意与本土融合讲好文化故事

文化赋能,创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文化创意为笔,绘就和美乡村图景。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初心艺守突击队用艺术的方式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结合美丽庭院主题,在松园村共创作了18面、450平方米的文化墙绘,打造出“一墙一风景”的乡村新貌,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庭院的建设,助力南山镇“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创点南星及星辰大海实践队开展文创开发、视频拍摄、舞蹈创作等工作,不仅为南山制作地标创意短视频,并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和专属IP形象,更是以“陶”为舞,传承非遗五彩陶釉,呈现出陶艺静态与舞艺动态的完美结合,推动本地农文旅产业迅速在网络上“出圈”。

大学生用镜头纪录传播南山之美。

大学生用镜头纪录传播南山之美。

今年以来,南山镇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积极与广东高校各级团组织对接,根据本地发展需求,联系专业的大学生突击队进行“一对一”结对,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参与技能培训、非遗传承、文旅提升、乡村美化等活动,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未来,南山镇将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发动更多的青年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大的青春动力。

南方+记者 魏英

通讯员 南三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