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农商银行: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南方+ 记者

近年来,汕尾农商银行深刻把握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规律,积极推动金融理念的创新性发展、金融服务的创造性延展,扎实践行金融工作“三性”要求,以政治性为引领,以人民性为立场,以专业性为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有力金融支撑。

坚持以政治性为引领,坚定把牢发展的目标导向

把握金融的政治性,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汕尾农商银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推进“党建入章”;坚持将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由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形成了“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高管层授权经营”的公司治理机制。

围绕省联社党委及汕尾市各项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党委关于推动业务发展、党建共建方案、党建引领户户通发展等多个文件,指导经营发展;狠抓一线监督检查等内外部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覆盖到哪里。

坚守金融服务实体之本,金融创新解困局

在汕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汕尾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为汕尾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汕尾农商银行深耕实体经济,通过构建“总对总”合作模式,与汕尾市城区政府、红海湾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紧密银政关系,精准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新市民的融资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截至今年7月末,一系列扎实有效的金融服务举措已助力众多企业跨越发展障碍,其中,对海洋产业链企业的专项支持尤为亮眼,包括向汕尾市国泰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在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汕尾农商银行与瀛利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的合作故事尤为引人注目。面对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瀛利公司勇立潮头,对旧渔船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力求实现绿色、高效的远洋捕捞作业。然而,高昂的改造成本让这家企业一度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

关键时刻,汕尾农商银行联合粤财普惠汕尾担保公司,创新运用“抵押+政府信保增信”模式,以渔船为抵押物,并借助政府信保力量,迅速为瀛利公司提供了总计980万元的低息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确保其在开渔季前顺利完成了渔船的升级改造。

深耕“三农”领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汕尾农商银行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战略核心,全面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精准滴灌金融活水至田间地头。

汕尾农商银行通过实施“整村授信”战略,在汕尾市内辖区、红海湾范围内铺开金融服务的网络。124名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与9名驻镇金融助理深入127个村落,他们以村为家,以户为友,通过进村入户、细致走访、建立详尽档案,汕尾农商银行实现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对接,成功将金融资源精准投放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截至今年7月末,一系列举措已惠及1.58万户农户,累计授信金额高达9.55亿元,贷款发放量达1.56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

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如红海湾地区的遮浪玛仔产业,该行灵活运用“政府搭桥+公司担保”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更推动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汕尾红海湾遮浪友益玛仔饼家正是在这样的金融支持下,实现了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汕尾农商银行深知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因此,该行积极构建政银企农合作机制,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通过深化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的合作,汕尾农商银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确保金融服务能够精准对接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该行还注重提升农民金融素养,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践行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汕尾农商银行在内部机制、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绿色环保企业以及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汕尾农商银行通过设立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优化信贷流程、成立授信调查中心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深度。该行推出的“普惠农贷”“商E贷”“三农易小微贷”等普惠性信贷产品,以及积极推广的“中小融”“粤信融”等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4年7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持续扩大,为众多小微企业送去了金融“及时雨”。

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汕尾农商银行更是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以汕尾天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行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通过“抵押+质押”的方式,成功发放2600万元贷款,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升级与资源整合。

面对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汕尾农商银行紧跟汕尾市转型步伐,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该行自2016年起便不断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先后推出了“排污贷”“治水贷”“政府财政补贴质押贷款”等融资产品,满足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截至今年7月末,累计发放的绿色贷款金额已达2.92亿元,为地方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在支持绿色企业方面,汕尾农商银行同样不遗余力。以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行为其授信5000万元,助力该公司推进高科技生猪养殖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农商银行不断优化支付服务环境,推进适老化改造,为新市民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助力其实现“创有所成”“住有所居”“各有所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同时,该行还建立健全内部投诉渠道体系,开展“行长接待日”活动,完善内部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汕尾农商银行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近几年累计捐赠达160万元,用于支持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见义勇为、绿美生态建设等项目,并在辖内6家网点设立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温馨服务。

坚持以专业性为保障,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在日新月异的金融业态与场景中,汕尾农商银行通过构建“专业化数据、专业化风控、专业化队伍”的三大支柱,将金融工作的专业深度精准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汕尾农商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以开放共享、协同互融的新金融理念为指引,全面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该行成功上线“悦农小微贷”,并开创“三农易小微易”移动办贷新模式,依托CMS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贷款办理的无纸化、标准化与线上化,极大地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达性与精准度。

截至今年7月末,“悦农小微贷”已授信1020户,总额高达2.25亿元,普惠农贷授信笔数3113笔,金额累计1.27亿元。此外,汕尾农商银行还投放了86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经营辖区内行政村全覆盖,并建立37个便民金融服务站,为广大群众提供涵盖228项政务服务和18项金融基础服务的“一站式”便捷体验。

在追求高效服务的同时,汕尾农商银行围绕精细化管理目标,优化前中后台设置,构建起前台营销职能强大、中台风险控制严密、后台支持保障有力的业务运行体系。通过建立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指标体系,实现风险管理全面化、精细化。

同时,汕尾农商银行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贷客户进行精准画像、风险评级及贷后管理,实现了贷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监控。近5年来,该行不良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在2023年第二届农商银行百人会深圳会议公布的全国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排行榜中风险控制能力排名前10,彰显了卓越的风险管理实力。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汕尾农商银行坚持“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锻炼机制,构建了涵盖管理序列与专业技术等级序列的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该行不仅设立了专业人才、专业岗、事务岗、辅助岗等岗位类别,建立客户经理、营销经理、运营主管、柜员、大堂经理等级管理机制,还组建了覆盖柜面业务、信贷业务、电子金融等多条线的内训员队伍,每年至少开展40次以上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同时,汕尾农商银行还积极开展“户户通精准营销”“九段银行管理者”等特色培训项目,以及机关部门效能建设改革,致力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勤劳、专业的“五讲一服务”金融服务铁军。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黄嘉珊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