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
巴黎奥运会
男子单人3米跳板的决赛中
来自汕头的谢思埸
以543.60分 的成绩摘得金牌
为中国跳水队拿下本届奥运会第六金!
恭喜谢思埸!
恭喜王宗源!
恭喜中国跳水“梦之队”!
恭喜中国奥运代表团!
在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
谢思埸的家人与体校老师
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比赛全程
体校的小运动员
也激动地挥舞着国旗
和加油助威的应援标语
为师兄谢思埸呐喊助威
决赛场上
谢思埸和王宗源组成的中国“双保险”
从第一跳开始就建立起了优势
伤愈复出的谢思埸
凭借着完美的起跳、连贯有力的空中动作
以及对水花的极致控制
拿到了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
带着热爱奋斗着,是幸福的事
很多人还记得,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一次次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画面——谢思埸,曾两度成为画面的主角。在东京奥运会上连夺男子3米跳板单、双人冠军之后,谢思埸泪洒赛场,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那时的他,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的大满贯。
然而脚踝、腰部、膝盖以及修补过多次的视网膜,都让谢思埸的身体不堪重负,于是,他选择了暂时离开国家队,休息、调整。在长达2年的假期里,谢思埸远离了跳水,在这2年内,他完成了婚姻大事,也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去年还当选了广东省人大代表,专注于青少年体育的调研。虽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谢思埸并未选择退役,而是在去年5月重新复出,开始了系统性的训练,状态恢复得非常快。去年,他拿到全国跳水锦标赛男子3米板亚军,今年又拿到2024世界泳联游泳世锦赛男子3米跳板亚军。
在2023年的年尾,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下这样两段话:“恢复期间我也思考很多,很多人不解问为什么还要跳?我反问、你找到你的热爱了吗?虽然过程艰辛,但我对跳水的热爱没停止过。一个运动员、带着热爱奋斗着,你理解其中,也就知道是件幸福的事。”
是热爱
支撑着这位老将去克服种种困难
2013年,在一次训练中,谢思埸的脚腕发生骨折。谢思埸曾回忆说,当时队医在进行现场处理时,他在体育馆疼得大喊大叫。这次受伤让谢思埸的脚腕里打入了两颗钢钉和一颗小铆钉,医生认为以后不能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脚腕的伤病让他错过里约奥运会,更是差点让他的运动员生涯终结。然而谢思埸并没有放弃对奥运会、对金牌的梦想,数年如一日,为此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时至今日,他的脚里还有2014年手术留下的一颗铆钉——因为已经被脚腕韧带所包裹,在不剪去部分韧带的情况下无法取出,就一直留到了今天。
进入职业生涯末期、脚中带着钢钉、有严重的腰伤、离开跳水2年,作为一名老将,伤愈复出的谢思埸,每一滴汗水都比别人更加沉重。
是热爱
让他重新站在了世界跳水的中心
站上巴黎奥运的领奖台
金牌只有一枚,但胜者有两位
上届东京奥运会时,谢思埸与初次登上奥运舞台的王宗源就曾携手出战男子3米板这一项目,当时表现更为稳定的谢思埸获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回了失去8年的男双3米跳板金牌。本届巴黎奥运会,两人再次携手出击,组成了中国队的“双保险”。
在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王宗源被唤作“小王”,而谢思埸则是王宗源口中的“谢哥”。对于王宗源来说,谢思埸的经验就是最真实有效的借鉴。本届奥运会在接受采访时,王宗源说:“以前是谢哥(谢思埸)带着我比赛,向我传授比赛时如何调整心态以及应对临场变化。有这样的老大哥在,很多时候我就是跟着做,所以那届奥运会,其实没有那么紧张。”
而在巴黎奥运周期的王宗源,已经成了队友口中的“老王”,他主动地分享经验,帮助年轻搭档少走弯路,就如同当年谢思埸对王宗源所做的事情一样。王宗源说这是一种传承。作为国内最好的跳水运动员之一,谢思埸在训练中都会把技术动作或者体能训练的心得体会,包括心理状态的调整都拿出来和年轻队员一起交流,帮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也正因为有谢思埸这样的对手,也让王宗源激发出了更大的能量。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年青运动员让我们看到激情与天赋,老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热爱和坚持。
“前浪”谢思埸以“传帮带”为己任,以身作则主动担当;“后浪”们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再创辉煌。
当年龄、体能、时间等所有的有利条件都不站在谢思埸这边时,他依旧选择奔赴赛场,拼尽全力,享受运动。谢思埸留给中国跳水的,不仅是技术和经验,更有热爱与坚守、拼搏与奋进、团结与奉献。
从“金砂三李”到谢思埸
汕头孕育跳水梦
谢思埸的跳水梦,从汕头起步。他从原汕头跳水学校出道,一路从省队到国家队,克服伤痛困扰,走上竞技巅峰。
汕头是国内开展跳水运动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跳水运动。金砂小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汕头跳水学校与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合并运转的模式与机制更是全国首例。李宏平、李德亮、李巧贤等运动员就是从当时的金砂小学体操队转为跳水运动员的,最终成长为人们熟知的“金砂三李”。
上世纪80年代,尽管训练条件艰苦,但李宏平、李德亮和李巧贤先后捧回了多个世界跳水冠军奖杯。我市的标志性雕塑之一“崛起”,也就是市民俗称的“三身人”,就是以他们为原型所塑造的。
汕头
是一个与跳水之梦紧密联系的城市
李宏平代表国家出战,夺取世界冠军,拉开了中国跳水“梦之队”辉煌征途的序幕。此后,孙淑伟夺得第25届奥运会男子跳台冠军,胡佳夺得第28届雅典奥运会10米跳台冠军和2005年第11届世界游泳锦标赛10米跳台冠军,肖燕娟、池美兰、林媛霞、蔡玉燕等分别在世界级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汕头跳水队的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家体委的高度重视。1992年11月,国家体委正式决定同意汕头市体委建立跳水学校,当年的汕头市跳水学校在全国排第13所,学校寄训于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
1999年,汕头投资3.5亿元,在南滨路新建汕头市游泳跳水馆,作为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场馆。期间,海滨路人民广场一侧的跳水池也进行改造升级,并被确定为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国家跳水队多次来汕集训。
近年来,我市新建和改造多个大型体育场馆,市体育产业基地除了升级改造原有的游泳跳水馆外,还新建综合训练馆、水球馆等8个主要单体建筑,交给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使用。汕头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刘旭东表示:“跳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建队近50年,培养了‘金砂三李’、胡佳、谢思埸等一大批杰出运动员。目前学校在训运动员60多人,教练员5人。谢思埸连续两届参加奥运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极大激励了我们全校师生更加勤学苦练,奋勇争先,推动学校办学更高质量发展,为汕头体育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汕头体育中心、体育产业基地、潮汕体育馆、市人民体育场等场馆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重大赛事的办赛要求。亚洲铁人三项赛、亚洲冲浪锦标赛、全国冲浪冠军赛、全国翻波板和水翼帆板锦标赛、全国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乒乓球比赛等多项高规格的体育赛事落户汕头,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体育赛事。
汕头跳水队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了多位奥运冠军,目前队里有许多年轻队员,最小的队员年仅5岁,也已经能跟得上高强度的训练。汕头跳水队向上以为国家队、省队输送人才为目标,向下从基层挑选并培养优秀跳水苗子。当年,谢思埸就像这群孩子一样被选中,走上了跳水之路。从汕头走向世界舞台的谢思埸以他的成长故事激励着无数拥有体育梦想的运动员,让我们一起期待,汕头走出更多的体育未来之星。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