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澄海:构建“八大”宣传矩阵,助推“百千万工程”

南方+ 记者

“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澄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八大领域”,打造“百千万工程”宣传矩阵,充分用好社会各界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打造理论阵地

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基层理论政策宣讲,让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传播更有温度、更有活力、更有成效?该区秉持“人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的理念,组建宣讲队伍,以“1”支区级宣讲队伍为首要引领,以“11”支镇级宣讲队伍为重要基础,以“N”支特色宣传队伍为必要补充,统筹构筑起“1+11+N”宣讲体系。

“汕讲‘百千万’迈向高质量”主题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澄海专场宣讲活动。

“汕讲‘百千万’迈向高质量”主题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澄海专场宣讲活动。

在全区层面,澄海从各级各单位重点吸纳18名宣讲人员作为区级“百千万工程”宣讲队伍主体师资,并通过以“赛”选人遴选优秀宣讲选手进一步扩充区级宣讲队伍规模。

在镇街层面,澄海组织全区11个镇(街道)从学校、机关单位、村(社区)、先进典型获评对象中,精心选育一批综合素质高、宣讲能力强的宣讲员,组建起11支百姓宣讲队伍。他们紧密结合辖区内“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主导产业、资源禀赋等综合情况,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场所,先后开展“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367场次。

此外,澄海以着力打造“百人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轻骑队”“澄海文艺学堂”等特色宣讲团和宣讲课堂,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领域宣讲能手专长,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百千万工程”在各自领域的实践成效和生动故事。

在宣讲内容上,澄海区聚焦“百千万工程”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立足党校培训体系,组织骨干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为全区党员干部讲授“百千万工程”专题课,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切实将宣讲成效转化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向心力和加速度。

立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热点,积极打造“精品党课直通车”宣讲品牌,坚持点单上课、送课上门,通过“夜间直通车”“周末直通车”“网上直通车”等形式,开展“精品党课直通车”活动15场次,把“百千万工程”成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

同时,澄海组织开展“‘青’听家乡变化 凝‘新’聚力助推‘百千万’”活动,带领返乡大学生实地参观广益中心幼儿园、康园中心等民生服务场所,让返乡大学生深刻感受家乡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蝶变,力求吸引更多的优秀拔尖人才回流。

澄华街道华冠社区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系列活动。

澄华街道华冠社区开展“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系列活动。

此外,澄海以“线下宣讲打牢基础”“线上宣讲打破限制”的工作思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场公园、田间地头、文化长廊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打造集宣传学习、文化交流、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实体化理论宣讲阵地,创新推出潮汕歌册快板《“百千万工程”故事听我说》等特色宣讲节目,进一步盘活宣讲资源。

打造文艺阵地

民俗文化巡游、灯谜猜射、义写春联、潮剧展演、文创作品展览、非遗、村BA、村晚……近年来,澄海区委宣传部牵头各地各部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多地陆续涌现出一些“出圈”的基层民俗文体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市民群众关注“百千万工程”。

澄海区“携手共建百千万 E企同行促发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澄海区“携手共建百千万 E企同行促发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如设计制作一批“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宣传台卡、“百千万工程”主题宣传画,澄海依托辖区内1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广泛布设宣传。

围绕“百千万工程”中心工作,澄海区结合优质文化供给、结对共建等重点工作,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和优势,广泛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辐射全区11个镇街道,以及所有“百千万工程”省级、市级典型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展现澄海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变化新气象。

与此同时,澄海因地制宜盘活本土特色资源,宣传展现各类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集市,以点带面助推全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如开展上华镇“岛门葡萄”文化节和下溪东村田间集市主题宣传,通过短视频、直播、电视新闻等多种形式,持续打响“岛门葡萄”产业名片,助推乡村振兴。

此外,以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契机,配合团区委开展乡村青少年文化节,打造青年创业兴乡集市,为全区乡村青少年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人才集聚。依托澄海龙舟文化底蕴,全力宣传推广龙舟文化集市活动,设置龙舟赛事、水上龙舟体验、龙舟宴、龙舟文创DIY设计、非遗文化手工等项目,进一步普及潮汕龙舟文化、龙舟制造与彩绘工艺,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打造新闻阵地

为了加强宣传工作指引。澄海区挂牌成立澄海区融媒体中心,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区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指导,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的通知》,完善全区各级各部门信息通联机制,明确各单位新闻宣传工作职责和相关责任人,着力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并制定和印发“百千万工程”宣传工作指引,确保全区宣传舆论工作主题鲜明、节奏得当、安全有序。

同时,澄海区细化专栏设置,在办好《实施“百千万工程” 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专栏的基础上,紧扣全区“百千万工程”阶段性工作重点,细化推出《聚焦“百千万工程” 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文化赋能“百千万”》等覆盖不同专项工作的新闻及短视频专栏。

围绕区委工作目标精心设计推出“活力新城”“绿美家园”“魅力侨乡”“幸福澄海”四大栏目,围绕特色产业、人居环境、侨乡特色、民生福祉等内容,陆续推出一系列主题短视频,提升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展现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打造社会阵地

在强化社会宣传方面。澄海区委宣传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百千万工程”社会宣传工作的通知》,发布一批“百千万工程”澄海主题宣传标语、主题宣传画等,指导全区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做好氛围布设工作。

澄海·家门口的年味系列活动,将“百千万工程”与民俗活动相融合。

澄海·家门口的年味系列活动,将“百千万工程”与民俗活动相融合。

建立全区“百千万工程”宣传点位台账并实时更新,通过实地督查、提交布设图片等方式确保落实到位、布设规范,目前已收集各地布设点位超1300处。

同时,澄海区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优势,着重聚焦政策解读、社会动员等方面开展新媒体宣传。发布《美丽家园共创建 环境整治我先行》《党旗飘扬我先行·植树添绿“澄”就美》等倡议书,制作配套宣传短视频,录制潮汕话、普通话双语音频,发动各村居利用乡村大喇叭等广泛开展社会宣传,确保基层宣传覆盖到位。

为扩大“百千万工程”社会宣传的覆盖面,澄海区面向市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征集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开展“‘百千万工程’我见证”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群众自身的镜头视角,捕捉澄海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发生的新变化。举办唱响“百千万工程”主旋律歌唱比赛,鼓励新时代人民群众用文艺成果的形式,展现澄海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的良好精神风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来,让广大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打造主题阵地

澄海是中国最大的玩具产业基地,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狮头鹅生产基地。聚焦这两大特色产业,澄海精心策划《打造中国玩具品牌 我们在路上》60集玩具产业带栏目,通过走进60家澄海知名玩具企业,沉浸式体验澄海玩具的独特魅力,打造“玩具之都”城市名片,进一步打响澄海玩具品牌。

英歌舞机器人。

英歌舞机器人。

紧抓“英歌潮”等文化热点,积极挖掘玩具产业与英歌文化的融合空间,指导推动群宇机器人英歌舞队亮相第20届文博会,吸引了新华社等多家央媒、省媒关注报道。

同时,密切关注第23届玩博会进度,邀请南方日报、南都N视频等上级媒体出席并报道第23届玩博会发布会,持续跟进玩博会展位预定以及各项筹备进度,为活动的举办预热造势。配合各级媒体做好玩具相关专题采访,并做好相关转载工作,让“澄海玩具”区域品牌越发响亮。

在做好澄海狮头鹅文章方面。澄海区突出文化赋能狮头鹅产业,通过潮剧、动物舞蹈等艺术形式宣传澄海狮头鹅,并用好各级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密切跟进澄海狮头鹅产业城、海润进士洲澄海狮头鹅农业产业园等相关项目进展,适时对接媒体进行拍摄宣传,展现该区狮头鹅产业发展规模,助力打造狮头鹅百亿元产业集群。

先后配合央视《味道》栏目组、央视财经《寻百强看中国》栏目组、广东卫视《从农场到餐桌》栏目组拍摄澄海狮头鹅,以媒体力量打响澄海狮头鹅品牌,助推澄海狮头鹅高质量发展。

在春节、五一、暑假等假期,澄海区策划开展“澄海·家门口的年味”“澄海·家门口的文化集市”“澄海·家门口的红色印记”等主题活动,设置报道专栏,集中展现澄海的传统民俗、地方艺术、文明新风、特色产业、书香氛围和红色底蕴,短时间内密集推出相关新闻报道,让“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打造典型阵地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澄海区充分挖掘各领域的人才资源和优秀的典型事例,通过加强宣传报道,更好提供参考与借鉴,夯实人才根基,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

“我们的新时代·澄海故事汇”基层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隆都镇专场。

“我们的新时代·澄海故事汇”基层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隆都镇专场。

一方面,澄海持续聚焦“人才,开讲啦——人才讲堂系列活动”,通过邀请澄海区优秀拔尖人才、区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等各线条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本职岗位和专业特长,围绕潮剧文化、中医养生、酒文化、非遗手工面塑黏土、狮头鹅养殖、环境保护等内容,以专题讲座、主题分享等形式进行授课。不断支持、鼓励人才走入群众,向社会公众输送优质人才服务,打造一个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

另一方面,澄海区开设《牢记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百千万》专栏,聚焦该区部分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展示澄海区在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新城、绿色家园、魅力侨乡、幸福澄海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澄海区以入选广东省首批典型县镇村为契机,集中力量深入澄海区10个省级首批典型村和1个省级首批典型镇进行报道,充分挖掘典型村背后的成功经验和具体成效,突出示范带动,助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

打造对外阵地

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澄海“百千万工程”故事,澄海区充分依托当地“潮侨红”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有亮点、有目的、有策划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不断扩大澄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家门口的红色印迹。

家门口的红色印迹。

近期,联合央视总台亚非中心拍摄玩具产业主题短视频vlog和纪录片,借助央媒的传播力量向印度、巴基斯坦等亚非国家展现澄海玩具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助力澄海玩具出圈出海。配合西班牙埃菲社记者到森宝积木、翔竣玩具、宏腾展厅开展玩具产业主题采访,展现澄海玩具的品牌意识和发展势力,不断拓宽玩具产业宣传渠道。

同时,提前策划开展“两大盛会”相关主题宣传,围绕潮侨文化,凝心聚力写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以非遗传承为契机,精心策划拍摄《“非遗体验官”带你玩转澄海》专栏,主播以体验官的视角深入展示红木制品螺钿镶嵌装饰技艺、澄海嵌瓷、澄海糖塑传统技艺、潮式粽球制作技艺等,从不同角度探索非遗之美。

借助农历龙年的难得契机,全力宣传推广龙舟文化,举办乡村龙舟文化集市,成功打造出女子龙舟队、少儿龙舟、二十代龙舟造船人、龙舟少年鼓手、龙舟抱柱漂移过弯等多个新闻热点。其中,溪南镇西社幼儿园龙舟活动更是陆续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超30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平台报道,点赞量、转发量均超10万+,澄海龙舟的文化传承获得全国观众的称赞。

打造网络阵地

在用好网络阵地上,澄海区在区级新媒体平台设置“百千万工程”专题专栏,共推出相关信息832条次,统筹辖区各大自媒体资源,做好相关转载工作,不断扩大线上宣传的覆盖面,深化市民群众的思想教育。

网络公益活动走进凤翔街道。

网络公益活动走进凤翔街道。

同时,开展“村播助力百千万”农村直播电商培育行动,通过融合直播带货的方式,创新农村电商消费场景,呈现地方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美食美景、非遗传承、民间文化等元素,打造一个具有澄海特色、互联网思维的“村”直播电商大舞台。并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直播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发展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老年人、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澄海举办一系列网络公益活动,围绕网络谣言、网络诈骗、有害信息举报等内容向市民群众全面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以一个个典型案例,呼吁广大群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举报不良信息、防范网络诈骗。此外,提供义医义诊、健康知识普及、数字化产品体验等公益服务,网聚E能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来源澄海区委宣传部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