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12行12问|小城电商“朋友圈”何以越做越大?

南方+ 记者

开栏语

产业兴则城市强,民营经济在阳江产业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贯彻落实“民营经济31条”,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南方日报、南方+阳江记者站与阳江市工商联、中国工商银行阳江分行联合策划推出“12行12问·阳江民营经济深调研”系列报道。

其间,遴选全市12个主要民营经济行业领域,并对不同领域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进行深度调研采访,直击产业重点难点,挖掘好的做法、创新故事,整理意见和建议,为行业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坚定发展决心,在攻坚克难、向上突围中争先进位,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直播间里,主播娴熟而又耐心地给网友介绍“阳江造”土特产;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刀具生产线一片繁忙,工人们铆足干劲赶制订单;港口码头旁,一艘艘货船即将起航,载着“阳江制造”的刀具远销世界各地……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不断扩大,近年来,阳江市大力推动“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提升阳江制造在全国的影响力,打造面向大湾区乃至国内外展示阳江产品的窗口,推动阳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阳江市抢跑跨境电商“新赛道”,向着“阳江造 卖全球”的目标阔步前进。在跨境电商方面,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目前阳江市跨境电商备案企业有119家,是全省第六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市。现有近5000家民营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农村电商方面,阳江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振兴”模式,借力各大电商平台,以带货直播、网络促销等新形式,推广“漠阳味道”“阳江五金刀剪”等区域公用品牌,以电子商务赋能“阳江好物”商品化、产业发展“数字化”。2023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92.1亿元,同比增长16.1%。

一连串数字昭示了阳江电商的腾飞。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岛的黄金交会处,在电子商务发展上既有优越的物流优势,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江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阳西县塘口镇电商直播基地和阳春市农村电商服务产业园等和一批电商物流中心相继建成,各类基层电商产业潜力迸发。

如今,面对高需求的消费市场,小城电商“朋友圈”何以越做越大?民营电商企业该如何应对变化莫测的大环境,破茧而出在大数据里“分得一杯羹”?

“土货”出海

让全世界尝到“阳江味道”

在小城从事电商行业的难度比在珠三角城市大得多。尤其是偏远乡镇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对物流服务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这是采访过程中,听到电商企业谈及最多的痛点。

“自从干了电商这行,起早贪黑便是常态。”在阳西县电商中心,莫晨钦回忆起刚过去不久的荔枝直播带货工作时不禁感叹,今年是他返乡从事电商行业的第四年了。自2021年创立健如供应链管理(阳江)有限公司以来,年轻的莫晨钦通过电商渠道让“阳西味道”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他带领团队与多家水果种植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与京东物流、顺丰物流等企业合作,实现生鲜产品从原产地到餐桌的冷链运输服务;他牵头成立了阳西县电子商务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吸引了多家知名民营电商企业入驻,培育出一批批本土“带货达人”,帮助阳西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从此,阳西电商“朋友圈”越做越大,农副产品也越卖越好、越卖越远。

2024“邮储杯”电商直播大赛在广东数字农业(阳西)展览馆举行,500多名电商主播踊跃参与。

何以推动名特优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并非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除了凸显农产品的竞争力外,关键是要推动产业链升级,锻造生鲜农产品新型供应链,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俗话说:网红的尽头是带货。农村经济近些年来真正“活”了起来。

“大家看桌面上摆放的鲜红诱人、颗颗饱满的果实,就是来自广东阳西的优质荔枝……”在2024阳西荔枝推介活动直播区,本土网红、新农人、民营电商企业各展身手,全方位展示地方农产品特色。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短视频成为新农活。在推介活动上,“阿渔妹”郑露婷、“丹丹助农”任换丹等一批本土网红等被赋予“推广大使”称号,以此更好地拓宽网络宣传的“朋友圈”。

“为全球朋友送上最好吃的荔枝。”这是启航北京的货车车身上显示的一行大字。随着发车令的宣布,两辆满载阳西荔枝的大货车,一辆“南果北上”开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一辆作为出口首发,将粤式甜蜜带到东南亚、美国、俄罗斯等地。作为阳西县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荔枝出口的一端连着对外贸易,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颗荔枝出村进城的背后,是冷链运输的全方位发展、供应链的标准化升级,也包括“数商兴农”对全产业链的转型更新。

2024阳西荔枝推介活动直播间里,电商达人现场带货,为家乡农产品点赞。

除此之外,作为粤西地区的滨海城市,阳江拥有458.6公里海岸线,1.23万平方公里海域,海洋物产也极为丰富。

“去年已投入运作的水产品加工厂功能齐全,建有最高可冷藏水产品100吨的冷库。”江城区岗列对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鼓劲介绍道,目前对岸水产品加工厂已形成完整的“捕捞(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超100万元的订单已排到年末。

据了解,结合电商渠道,该村通过“点对点”网络销售把鳗鱼、对虾、红树林青蟹等海产品和鱼干虾干通过冷链配送到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地区。

近年来,随着粤西首家采用智能货架式低温仓储系统的阳江裕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民营物流企业在阳江落地,实现了海产品在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低温储存问题,成功破解了“生鲜产品物流难”困局,助力阳江海产品“游”向全国的餐桌。

此外,阳东区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现已建成县级物流服务中心1个,镇级物流服务站1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157个,为村民提供农副产品代销、网上购物、邮件寄递、快递提取等便民服务,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

“阳江造 卖全球”

传统创业“思路换新”焕发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外贸向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业务迎来快速发展期。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质优价美的“阳江制造”得以便捷地配送到海外消费者手中。

阳江市是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中国刀剪全球采购基地。五金刀剪产业是阳江市重点打造的“4+4”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阳江最具特色的优势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位于江城区城西街道的第一埒村,曾经是以传统刀剪为主的老牌工业区,如今也赶上电商的“快车”。

“由于城市更新发展、周边土地征收等综合原因,导致第一、二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村民深耕第三产业并得到长足发展,因地制宜走出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之路。”第一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远超介绍道。

据了解,第一埒村现有民营企业工厂约230家,产业活力和发展空间不高,发展前景乏力。随着对电商行业重视,该街道多次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发展大宣讲”等活动,促进该村电商发展。部分先行企业积极运用国内外跨境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接单,线下生产经营,实现村民与工厂共赢,利润率一度翻番。近两年来,该村走出了一条“工厂+村民”电商合作的创业致富路。

城西街道第一埒村电商创意园。

除了传统刀剪行业,该村培育的观赏鱼“斗鱼”可谓“霸屏”各大电商平台。去年向全国销售斗鱼超亿尾,网上成交总额达到了2200万元,在斗鱼电商行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培育、养殖到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据统计,目前第一埒村活跃于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家超过100家,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商家有20多家,借力电商平台,城西的斗鱼“游”向全国各地。

如今,这个不到6.4平方公里的村庄里,电商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新星,是名副其实的“电商村”。建立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与漠阳商城合作建设5000平方米的电商基地,利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开办电商相关培训班……该村还计划建设6万平方米的电商孵化基地和仓储物流园,完善产业链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展现新活力。

重塑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业态,县域电商大有可为。与前几年对比,今年电商行业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但市场潜在需求依然较大。

盛夏的漠阳大地,热浪滚滚。在阳江市江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企业开直播、赶订单的场面同样火热。

“这款刀非常耐用,能满足日常家庭所需,大品牌值得信赖,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细节……”电商主播正向网络观众展示热卖的刀具。

广东精诚智投资有限公司是阳江地区数一数二的电商大户,除了自家研发设计的产品外,还经销代理十八子、王麻子、欧派等知名品牌产品。销售渠道包含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以及亚马逊、速卖通、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

广东精诚智投资有限公司仓储一角。

在产业园内,笔者看见从2楼到5楼每个办公区域都坐满了“电商精英”。据该企业负责人郑明发介绍,近年来电商快速发展,其公司由原来几个人的团队到如今400多人,以“95后”和“00后”为主。除这栋办公楼外,该企业还拥有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库存产品容量过千万,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电商运营推广、客服和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目前最急的问题,是扩大仓储面积以及引进大量的电商人才。郑明发坦言,眼前1500多平方米的场地仅能满足办公所需,但大量的市场需求需要较大的智能化仓库去支撑。

招聘海外仓库管理文员、美工、电商运营……该公司正在大量招兵买马。“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批电商人才,以及孵化更多线上产品经理。”作为阳江市电子商务协会现任会长,郑明发告诉笔者,从低价到品质,五金刀剪“卷低价”不再是唯一出路,口碑才是电商经销的长远之道。凭借着成熟的电商管理经验,该公司全年营业额超1亿元,十八子、王麻子和张小泉品牌经销分别名列全国前三、前二和前十。

政企携手“强人才”

“跨境电商+产业带”促电商业态升级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强劲动力。吃穿住行娱乐等都离不开电商,这也使得从事电商的人员需求加大。

阳江市电商协会成立第十年,为十佳电商企业标兵颁奖。

阳江市电商协会成立第十年,为十佳电商企业标兵颁奖。

作为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阳江市电子商务协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积极贡献力量。为加快人才引育和企业聚集,协会经常组织企业“走出去”考察交流、举办一系列跨境电商培训活动、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校企人才对接会等,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促进人才供需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搭平台、育主体、聚人才,推动电商全链条生态体系全面形成。

7月31日,人社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明确了网络主播等19个职业正式成为新职业。这规范了行业发展,形成了良性竞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直播方面我们公司有经验,以后在人才培训上会继续加大力度,坚持做好直播团队。”姚双是阳江市一家电商公司的负责人,在看到有关部门发文将网络主播划为国家新职业后,公司的网络主播、电商团队的反响热烈。

6月19日,阳江市“AI+跨境电商”重塑外贸新模式研讨培训会,吸引外贸企业、电商从业者、行业专家参加。

为做好电商人才培育工作,相关部门和企业下了不少功夫。而政策举措的支持,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更多企业加速成长。

今年5月28日至6月28日是阳江市电商月,当月以“汇聚电商力量 共推‘百千万工程’”为主题。各电商企业结合主题各显神通,相关部门还安排了8场全市性集中活动,包括“阳江造 卖全球”阳江产业带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会、阳江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交流研讨活动暨电商资源对接会活动、新农人电商培训、“AH跨境电商”重塑外贸新模式研讨培训会、“百业联采·抱团联盟”阳江市社区电商资源对接会等,送上电商全领域“饕餮盛宴”,多措并举助力电商全方位“落地开花”。

“粤西专场引来了很多跨境电商龙头的平台,比如像SHEIN(希音)、TEMU(多多国际)、中国制造网、亚马逊等平台,希望通过把这些平台和生态资源带来阳江,助力阳江跨境电商的发展。”阳江市商务局电商科有关负责人表示。

跨境电商商品与传统进出口贸易方式货物相比,具有单量大、种类多、供应链条长、参与方多样且难溯等特点。因此,对海关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为帮助传统民营企业抓住跨境电商机遇,阳江市推出“跨境电商管家服务”创新举措。来自阳江海关、商务局等部门的7名业务骨干成为“管家”,企业若有相关疑问,只需拨打“管家热线”,即可在线答疑解惑,提供指导与帮助。

今年以来,阳江市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用心用情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结出丰硕成果。多角度加强本土电商直播达人培育,持续带动电商人才队伍发展壮大。3月至5月期间,还举办了直播电商大赛,挖掘人才、凝聚力量,助力农特产品上网销售。同时,在引导企业用好省政策基础上,配套出台市级扶持政策,5月印发通知提出9条措施,精准支持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县域特色产品搭建优质出海平台。一系列政策、活动极大地整合了全业态电商力量,推动区域品牌搭乘“电商快车”出村进城、跨境出海,提振县域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电商行业与“百千万工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链接

工行阳江分行:

电商产业客户近三年增长超200%

近年来,工行阳江分行积极践行“与客户共同成长,靠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坚决扛起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坚持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支持阳江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紧密融合。

该行把电商产业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推出e企快贷、经营快贷、粤科e贷等拳头产品和企业管家云全网络金融服务,持续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力度,并以“结算赋能”提升阳江电商产业客户服务体验,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金融+非金融场景、批发零售平台,推动结算场景项目落地,助力阳江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7月末,该行服务电商产业客户超30户,近三年增长超200%。接下来,工行阳江分行将围绕电商企业的金融需求,加快产品创新,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触达面和覆盖面,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为推动阳江电商产业发展贡献工行力量。

【策划】张文彤 严石 杨世华

【统筹】黄韬炜

【采写】巫雅柠

【图片】受访者提供

【海报设计】麦瑜瑜

编辑 李幔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