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中心推出“数理万象”和“新一代智慧通信”科普展馆

广东科技头条
+订阅

8月8日,广东科学中心正式开放“数理万象”和“新一代智慧通信”两个科普展馆,以互动式体验的展项形式促进公众对基础科学与前沿科技的了解,激发儿童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引领观众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在“数理万象”展馆“旋涡保龄球”展项前,只需按动按钮就能在水箱中发射涡流环,射击保龄球,观众能直观地看到水下涡流环产生的“流体子弹”效应。

“数理万象”展馆

“数理万象”展馆

“数理万象”展馆是广东科学中心聚力打造的基础科学馆,展馆聚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设置123件(套)展项,让观众在与展项互动中学习声、光、电磁等科学内容。

展馆中的123件展项与128个中小学课标知识点匹配,并配套开发了系列研学课程和教育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教授汪小虎表示,科学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两者能够共同推动儿童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

“数理万象”展馆

在设计思路上,展馆以科学领域为明线,以科技史为暗线,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将互动展项串联起来,引导公众思考科学发展历程。

“这样的设计思路是为了让观众能清晰看到科学发展的脉络及一代代科学家的质疑、求真和探索精神,从而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广东科学中心研究设计部部长黄亚萍说。

此外,展馆还将数学与物理、数理与艺术融合。例如,展馆的标志性展项“思维火花”综合运用机电、灯光、音乐等形式,传达人类不断求真探索、推动社会发展的寓意。

“数理万象”展馆的标志性展项“思维火花”

“数理万象”展馆建设过程长达三年,设计方案经反复修改,甚至一度被推倒重来。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邱银忠说,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科学馆展项堆砌、“千馆一面”的问题,让教育目标从知识科普转变为科学素养提升。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表示,近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表决通过,推出系列加强基础研究的“硬措施”,进一步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数理万象”展馆推出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基础科学的了解,激发儿童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

近距离感受最新通信技术

隔空做手势就能操控机器人?在“新一代智慧通信”展馆,观众通过现场动手操作,与展品互动,感受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例如,用手势变化控制“远程操控机器人”,能模拟在火灾中作业或在港口自动化作业;动手操作“波束赋形”“网络切片”和“数字孪生”等展品,能够掌握复杂的技术概念;操作“网速大比拼”交互装置,可以直观对比5G与4G在视频播放、直播等方面的性能差异。

“新一代智慧通信”展馆

该展馆总面积为800平方米,设置“智慧互联”“智赋百业”“智启新生”“智创未来”4个展区,共设有24件创新展品,呈现了新一代智慧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新一代智慧通信”展馆

展馆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通过展示“智慧工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呈现智慧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此外,展馆还呈现了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融合与跨领域应用。

“新一代智慧通信”展馆的“远程操控机器人”

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表示,“数理万象”和“新一代智慧通信”科普展馆实现了社会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能激发公众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让科学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让科学普及更好地为科技创新赋能。

南方+记者 吴雅楠 卞德龙

通讯员 李早花

编辑 朱琦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