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岛三面环海,如一颗珍珠镶嵌在湛江湾,与万顷碧海相拥。地理位置优越,从金沙湾驱车而至也不过10分钟,站在岛之南岸,港城海滨风光一览无遗,摩登现代的金沙湾、凌飞两岸的海湾大桥、如贝壳般点缀着海岸的奥体中心,新地标湛江文化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这里既有海的鲜美,城的繁华,也有村的宁静。
调顺岛曾是偏安于一隅的海岛渔村,斗转星移,沉寂的村庄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美食岛:全面硬化的柏油道路宽阔平坦,南岸鳞次栉比的高楼连片,岛中心已建成调顺民俗文化园景区,西岸有序排布着耕地和鱼塘。调顺岛利用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样板区。
装点绿美调顺内涵
来到调顺村的村口,一幅湛江一湾两岸的画卷徐徐展开,墙绘上画着蓝天白云、椰风海韵,给炎热夏日带来了丝丝清凉。彩色墙绘点缀在调顺岛各个角落,使原本“冷冰冰”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除了湛江美景,还有富有岛内特色的调顺非遗网龙、家风家训以及“我在调顺很想你”等明信片式的墙绘,成为装点乡村的星星点点,以边角之景提升村容村貌,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调顺村是湛江市“美丽庭院”典型村,“美丽庭院”建设把乡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一方美”串成“连片美”。
走进村民黄锦芝家,正门口对称摆放着两棵高大遒劲的罗汉松盆景,庭院里种着许多花草,错落有致,绿意盎然,院内还别出心裁地搭建了一座阳光房,摆放着中式茶台和座椅,全玻璃材质,映照着庭院美景。每到傍晚,周围邻居也时有来访,伴随着阵阵凉风拂面而来,夏虫在安静的夜晚声声响起,坐在茶室聊天喝茶尤为惬意。黄锦芝非常支持乡村治理工作,带头自觉做好门前“三包”,保持庭院附近沟渠、塘坝、道路干净卫生,在村里起着带头作用:“邻居看到我家里的庭院,觉得十分好看,也纷纷动起来种花植树。”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美丽庭院创建主人翁意识,调顺街道充分利用调顺港宿舍区党群服务站、红色物业家园等阵地,通过村委大喇叭、微信群、倡议书等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其间,先后组织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街道巾帼志愿者发起“绿意启航 责任同行”“垃圾不落地”等美丽庭院志愿服务行动,深入村街巷道,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为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调顺村不断巩固拓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建立干净整洁村庄的长效机制。新增建设400吨级和150吨级2座污水处理站,重点解决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全面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建设5个垃圾收集点并已纳入赤坎区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处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等违法行为。村内基础设施完备,道路总长度约20公里,基本完成硬底化;通自来水、通电、通网率均达到百分百;湛江一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入岛……近两年来,区、村累计投入8200多万元,共完成民生工程十余项。
“不仅田园美景好,还有专门的保洁员,安装有路灯、24小时监控,一点不比城里差,城里人都喜欢来我们村游玩。”见证村里的点滴变化,82岁的村民黄那生坐在老榕树下,心里美滋滋。
打造宜居宜游特色乡村
走进调顺民俗文化园,一池碧波,名为明湖,养有龟与锦鲤,游动时泛起阵阵涟漪,湖上建有怡心亭,与九曲桥相通。古色古香、恢宏大气的调顺祖庙坐落在中心位,一条横贯全顶的双面瓦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巧华丽、奇伟瑰丽,上铺绿色琉璃瓦,瓦檐上各有脊兽若干,整个建筑舒展有度,极具视觉冲击力。游客服务中心、万福楼、中心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民俗风情街等建筑有序分布在调顺民俗文化园,园区占地约82亩,融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近年来,调顺岛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依托“调顺网龙”“干鱼制作”等两个省非遗文化和调顺“石狗”“妈祖”等特色民俗文化,在民俗文化园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岛上过大年”“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打出“新春祈福许愿”“村超”“逛年例、吃乡宴”等品牌,充分活化本土文化要素,让本土文化成为具备造血功能的产业。
每当暮色降临,调顺路沿线泛起另一种喧嚣,市区的食客驱车来此,一品最鲜甜肥美的海鲜盛宴。“吃海鲜到调顺”这句话流传已久,调顺村紧紧围绕赤坎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调顺“国际文化旅游美食岛”打造,大力发展海鲜美食和夜间经济,推进调顺路旅游美食街建设,整合串联岛内特色餐饮企业,连点成片,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推出统一主题优惠,吸引市民前来消费。下一步,规划对调顺路两侧商铺进行升级改造,统一改造为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外立面,形成一条集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的现代商业街,提升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调顺非遗文化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展示岛内省级非遗项目及调顺民俗文化,打造集非遗文化活化保育、展示传承、研学体验于一体的乡村非遗文化展示及体验基地。围绕滨湖、融通公司4000多亩鱼塘和调顺村500亩农田,打造为农业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种植养殖产业基地、田园观光带、农业研学基地等,深挖“农耕研学”这块“大蛋糕”,开辟出一条以种养结合的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线。此外,计划把占地27亩的调顺村委东站宿舍区改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工艺设计基地,加强文化创意项目引进,整合国内文创、艺术、社团资源,打造实质有效的富农强农新引擎。
奏响强村富民协奏曲
焕发新活力的百年渔村,每一名村民都是受益者。村集体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调顺村原下设12个村民小组,各小组土地‘相互镶嵌’,很难进行整村开发利用,所以我们取消村民小组,方便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调顺村党总支书记黄晓冬说道。2017年,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达成共识:调顺村要发展,全村就得拧成一股绳!取消了村民小组架构,由行政村进行直接管理。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建立完善村经济联合社,整合土地资源推动集约发展,利用金沙湾商圈的辐射作用及调顺文旅蓬勃发展的势头,以土地和物业出租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物流、仓储和餐饮业,引进品牌地产,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相关工作,进一步盘活村集体的土地、仓库、厂房等资产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和扶持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房地产、物流、仓储、水产品加工、商贸、餐饮服务业、创办企业、个体经营、转移就业等多渠道增收创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旅游市场火热,优质客商近悦远来。调顺岛旅客游客中心旁新入驻了几家国风文创店铺,其中一家红墙黛瓦、透出亭台飞檐的建筑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据悉,老板黄劲是土生土长的调顺村人,在此经营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办公大楼装修工作正在收尾:“庭院的装修整体是中式风格,将作为拍照打卡点对外开放;二楼暂时经营簪花摄影,考虑簪花这个热点不会一直维持,未来将与调顺网龙非遗传承人合作,在此展示非遗文化,我从小接触网龙,希望能为它的传承出一份力。”
旁边一家南渡窑陶艺手作店也在试营业中,据悉,店主是雷州人,租下了整栋楼作为经营场所,希望乘借着调顺旅游热的东风,传播南渡窑千年陶作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和店主聊完,落日余晖照在调顺祖庙屋脊的泥塑上,闪着金色光辉。晚饭后的村民出来散步,广场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足球场和篮球场上尽情奔跑,肆意挥洒着汗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遛娃的大人悠闲地推车。“百千万工程”落地成效,就是村民安居乐业最强大的后盾。
报纸版面
【撰文】周梦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