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广州市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区,积极抢滩低空经济产业风口,竞速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赛道。7月15日上午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召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简称“两个清单”),进一步拓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以场景创新带动低空经济产业落地,以场景应用推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单宁伟在发布会上指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广州市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区,立足区域定位和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的“两高两新”样板,即智能航空器整机制造高地、低空经济科技创新高地、多元场景应用新示范、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目前,开发区、黄埔区已形成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格局,以低空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汇集上中下游50家重点企业,产业规模约130亿元。区内企业亿航智能研发的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小鹏汇天在我区落户首个大规模量产飞行汽车工厂,其旅航者X2产品是国内首款成功获得特许飞行证的有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产品。
“两个清单”分别立足当下实际,展现区内现有的低空应用场景情况;又着眼未来,积极拥抱低空经济为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1、典型案例
收集了黄埔区首批已经投入使用和正在投入、马上使用的16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生产作业领域“超级农场无人机精准播种及农药喷洒”等4项,公共服务领域“低空医疗血液样本急速配送检验”等9项,航空消费领域“城市空中交通运行”“低空eVOTL飞行体验”等3项,这些都是已经具备常态化运营条件的应用场景。
2、机会清单
包含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三大类应用场景,具体涵盖农林、测绘、气象、应急、消防、物流、城市管理、城市通行、低空文旅等十三个领域共55项具体应用场景。其中,第1-7项是由我区企业提出的生产作业场景需求,涉及农业生产、能源巡检等环节,可推动生产工具“无人机化”、行业服务“无人机化”;第8-46项涉及低空测绘、气象监测、空中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共39项场景,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对接落实;第47-55项涉及外卖配送、城际通行、空中观光等消费环节,旨在让低空飞行器飞入千家万户,为各类消费群体带来便利。
“两个清单”涵盖数十项应用场景,已展示了黄埔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发布会当日,首份录取通知书的寄递发挥了低空无人机配送高效、准确的特点,创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配送方式,实现了黄埔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中的“低空+公共服务”,展现了低空经济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四链”构建、应用领域、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五个维度进行剖析,旨在探索低空经济如何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引领经济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政策东风:
低空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自2023年12月低空经济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国内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涵盖了低空经济的多个方面,包括低空制造、场景培育、空域管理等。
今年2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广州市将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这是广州市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四链”筑基:
低空经济的核心支撑体系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统计,2021、2022和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分别为2911.8、3780.7、5059.5亿元,年增速分别为32.5%、33.8%,近年来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预测到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44.6 亿元。其背后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正加速融合,形成强大支撑系统。
(一)产业链情况
低空经济产业链可概括为:上游聚焦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中游涵盖制造、飞行、保障及综合服务,下游则关注应用服务与多样化场景。其核心在于低空应用,即与各种产业的融合,现已广泛融入物流、农业、旅游、消防、应急等领域。未来,低空经济可以向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三大领域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提供牧业飞行、电力作业、医疗救护、警用飞行、娱乐飞行等服务。
(二)供应链情况
低空经济供应链贯穿了从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到航空器制造,再到最终应用场景的整个流程。上游聚焦于碳纤维、工程塑料、电池及电机等关键材料与部件,奠定制造基石。中游企业整合上游资源,打造适应市场的航空器产品。下游多样化应用场景则反向驱动中游创新,促进供应链持续优化升级。
(三)价值链情况
低空经济价值链凸显于各环节的价值创造与分配:上游奠定基础,提供基础设施与保障软件;中游驱动创新,通过航空器制造实现技术跃升与产品升级;下游转化价值,依托多元应用场景满足市场需求,释放经济潜力。伴随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将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和共赢。
(四)创新链情况
低空经济创新链贯穿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三大维度:技术上,我国无人机、eVTOL等新型航空器研发制造取得显著进展;产品上,新型航空器不断涌现,如亿航的“空中的士”EH216-S等;商业模式上,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等新兴应用模式持续探索。这些创新不仅加速低空经济成长,更为相关行业注入新活力与增长点。
综上所述,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应用蓝海:
低空经济赋能城市转型升级
低空经济,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正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物流配送、农林植保、低空旅游、空中交通、城市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一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物流配送:无人机凭借卓越灵活性与高效性,在偏远、交通受限区域及城市末端配送中大放异彩。自2017年起,京东、顺丰、京通、苏宁等电商物流巨头纷纷布局无人机物流。至2023年底,顺丰无人机物流以超400万公里累计飞行距离和80万架次运输量,领跑无人机物流商业化。同时,美团自2017年起探索无人机配送,至2023年11月,已在多城设立22条航线,覆盖多样场景,累计完成超21万单配送,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农林植保:2023年农保无人机作业面积已突破21.3亿亩次,覆盖了我国30%的耕地面积。无人机精准高效投放种子、喷药施肥,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它们还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与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能够执行大规模的作物健康监测、地形测绘及土地利用调查任务,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宝贵且精准的数据支撑。
低空旅游:低空飞行器如直升机、热气球、滑翔伞,让游客从空中饱览山川美景、城市风光与人文景观。此创新旅游模式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体验,激活了地方旅游业。目前黄山、张家界、桂林等地已推出直升机观光,吸引国内外游客。以亿航为首的eVTOL企业积极在景区体验等场景试点。亿航智能目前已在广州、深圳、贺州等18座国内城市开展低空旅游场景的试运行,累计完成超过9300架次安全运行试飞。
空中交通:eVTOL等新型航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正引领低空经济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新蓝海,构筑起城市与乡村、区域间的快捷通道。6月28日,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正式开航,从深圳北可打“飞的”快速通达市内各区域及大湾区多个城市,深圳到中山飞行时间全程仅需25分钟。这一创新预示着未来eVTOL等飞行器将极大促进高效通勤,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管理:无人机可以用于国土测绘、环境监测、城市安保等方面。通过低空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赋能城市管理者精准把握城市动态,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与服务品质。特别是在电力巡检方面,无人机的巡查效率是传统人工的20倍以上。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网已累计配置无人机超过2.4万架,完成对超过418万基杆塔的巡检任务,实现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作业覆盖率逾90%。
应急救援: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具备高效响应突发事件的能力,可执行空中侦察、物资空投及人员搜救等关键任务。面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人机能迅速穿越灾区,为救援团队即时传递灾情实况与物资援助,同时还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将急需的医疗物资和患者快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遥感测绘:无人机通过搭载高精度航拍设备,可进行大规模、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测绘、植被覆盖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工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数字城市建设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低空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版图的新星,其应用场景展现出光明前景。无人机配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场景正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引领着产业升级与变革。
直面挑战:
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剖析
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在于政策支持坚定、市场需求庞大、技术创新活跃及产业链逐步完善,为低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动力。然而,尽管前景光明,低空经济仍面临空域协调不畅、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空域协调机制有待建立
当前,低空空域管理碎片化,军民航、通用航空等多方使用需求难以高效统筹,导致空域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低空经济活动的顺畅进行。然而,受限于政策扶持力度,空域资源协同管理尚显不足,特别是120米以上空域开放滞后,成为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繁琐的空域申请流程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阻碍了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低空运行管理系统、通信、导航、气象、起降落站点选址用地等众多领域,当前低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低空服务需求。且目前我国尚未全面建成完整的基础设施网、通讯网、数字网、监管网。一方面受限于城市发展的空间限制,使得设施部署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省市层面起降设施技术标准空缺,导致地区难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产业链短板有待补齐
产业链中零部件、动力、飞控、导航系统等存在断点弱项,自主研发能力尚待提升,高端航空器、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仍依赖进口。产业链细分环节还存在一定短板,上下游协同机制不畅,影响了整体竞争力。同时,产业标准与规范尚不完善,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策略前瞻:
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在于政策支持坚定、市场需求庞大、技术创新活跃及产业链逐步完善,为低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动力。然而,尽管前景光明,低空经济仍面临空域协调不畅、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
借鉴国内外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实际建设。加速制定低空经济战略规划,分阶段细化发展目标、原则、任务、路径及政策措施等,推动低空经济快速有序发展。
(二)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明确关键软硬件与配套设施需求,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强化新基建对于低空经济的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点、监视系统、无人机自动化机库等地面支持设施,优先发展成本低、实施易、效益高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测试场、eVTOL及大中型无人机枢纽起降场,确保基础设施安全高效。
(三)加强优质企业引进和培育
实施“精准招商”策略,聚焦全球顶尖企业,优先引进高端创新型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助力低空经济企业扩大产能,鼓励各区政府加大对本地低空经济企业增资扩产的空间支持。优化关键资源配置,包括空间、技术、资金、人才、数据及能源,确保高效精准供给。整合金融资源,如信贷、债券、融资担保及产业基金等,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对接。
低空经济作为城市转型的关键力量,不仅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培育了专业人才,还驱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显著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一新兴经济形态,城市正迈向更加繁荣、智慧与和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樊一江,李卫波.我国低空经济阶段特征及应用场景研究[J].中国物价,2024,(04):98-103.
[2]黄巧龙,蔡雪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24,41(05):58-64.
[3]沈映春.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J].人民论坛,2024,(08):74-79.
[4]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应用场景梳理https://mp.weixin.qq.com/s/VegFU_BxGj-s1Mqz4u5Wsg
[5]低空经济的八大应用场景https://mp.weixin.qq.com/s/uy0xlMkgAkfDekLtWS3hIg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