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左书右剑”实践团赴河源龙川调研

南方+

8月5日起,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左书右剑”实践团队前往龙川县龙母镇龙母社区调研“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概况。

推进“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源头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路径。为积极响应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发挥青年大学生生力军作用,将纸上的知识搬到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深圳大学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政能量(行政管理系教工)党支部、行政管理系组建“左书右剑”实践团,在支部书记耿旭副教授带领下走进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概况。后续,团队成员还将通过普法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当地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共建“三治融合”优化之策。

8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龙川县龙母镇综合治理中心,对话龙母镇党委副书记黄显艳,了解龙母镇基层治理体系。黄显艳介绍了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如何在龙母镇落实推广,以及龙母镇社会矛盾化解的具体运作方式。团队师生就基层治理中不同力量合作联动、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黄显艳表示,将会进一步综合发挥“三治”的作用,大力推进龙母镇各个社区、村的社会治理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8月6日早上,实践团队分别在镇派出所、镇司法所开展了专题座谈。镇派出所凌副所长从日常维稳工作出发,对当前乡村基层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讲述了派出所作为“6”的中坚力量,如何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发挥作用。他一方面指出土地确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比较多,这不仅仅需要通过“法治”路径去解决,更多时候需要通过“自治”“德治”去调解,这也是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二是面对社会矛盾纠纷,派出所首要责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控制住局面,并及时联动片区村干部进行深度沟通,确保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在与镇司法所所长曾嘉年、镇司法所调解员魏连初的访谈之中,曾嘉年指出,建设龙母镇“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需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站在群众立场进行对话沟通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关键。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一方面需要转变党群干部的观念,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推动人情与法理的融通性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基层治理成果的可持续性。魏连初表示,司法所与其他部门是相互依存的,在调解事件或者案件时需要与综治中心、派出所等部门密切合作。他通过大量的调解案例,生动地表达村规民约在乡村矛盾化解中的重要性,强调充分发挥情与理的作用,以及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的心理感受。

8月6日下午,实践团队分别与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雪慧、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朱冰森及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袁文江进行了面对面谈话。朱冰森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切入,考察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治理基层,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为经济发展赋能。朱冰森以对人民群众始终记挂的拳拳之心,讲述了镇社会工作站在“1+6+N”治理体系运作中的定位与作用。他讲解了社会工作站的三大工作领域,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思想在实务中的运用。袁文江则描绘了本镇各村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图景,介绍农办的指导农业生产、管理耕地使用等职责。

团队成员已完成前两日的调研工作,掌握了龙母镇乡村治理的大致情况。在未来行程中,团队成员将实地走访龙母镇的10个村庄,了解基层治理的“触角”如何深入各个村。此外,团队成员将于8月8日在镇区主街道进行普法宣传,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南方+记者 刘倩希

通讯员 郭湘

编辑 王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