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茂名市电白区麻岗镇中心小学,一条崭新、平整、色彩鲜艳的塑胶跑道赫然出现在眼前。数月前,这里还是一条煤渣跑道,如今摇身一变,成了6道次的朱红色环形塑胶跑道,触感柔软而有弹性。它与足球场相映成趣,散发着令人向往的运动气息。
这些变化源于电白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造计划(以下简称“体育场地改造计划”)。2024年,电白区获得省下达补助资金660万元,用于支持15所中小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到8月初,13所学校已完成改造工程并交付使用,仅2所学校跑道未进行划线,预计8月底可全部完工。破旧的“土操场”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校园运动环境,也助推校园体育加快发展步伐。
15所中小学列入改造计划
“以前这里是煤渣跑道,今年6月升级成了塑胶跑道,学生们都很开心,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水涨船高。”麻岗镇中心小学老师高坚权望着改造完毕的学校跑道看向远处,又转过头望着地面,用脚踩了踩,笑着说,“塑胶跑道要软一些,跑起来舒服”。
麻岗中心小学新改建的6道次塑胶跑道。邓建青 摄
据公开信息,广东今年一次性投入3亿元,用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4个地市的552所中小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其中,广东省财政厅共下达3991万元支持茂名市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造,下达至电白区的补助资金为660万元。
“不少学校存在跑道铺设材质差,设置不规范的情况。”据电白区教育局消息,此次改造主要是将普通沙土、煤渣或水泥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造计划涉及15所学校,分别是陈村街道中心小学、马踏镇中心小学、岭门镇中心小学、麻岗镇中心小学、沙院镇中心小学、滨海小学、麻岗中学、岭门中学、小良中学、木苏中学、马踏中学、沙琅镇琅西小学、望夫镇民乐小学、陈村中学、观珠镇中心小学。
“今年2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3—4月完成招标工作,此后便启动施工。”电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改造计划按时按质完成,该局针对15所学校分别制定了建设方案,同时联合国土部门详细了解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规划、项目申报等情况,对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审核。
陈村街道中心小学、岭门镇中心小学最先迎来工程队的进驻。随后,其他学校也陆续开工推进改造建设工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局召开多次专题会议,明确任务目标及主体责任,定期监督项目进展,加快推进进度。电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到8月初,13所学校体育场地已完成改造,仅陈村中学、麻岗中学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跑道未进行划线,预计在8月底可全部完成。”
如今,新的体育场地基本显露真容。崭新的塑胶跑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也将为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注入新动力。
“水泥地”变身塑胶跑道
陈村街道中心小学有一条200米的环形跑道,以前是泥土路面。雨天路面泥泞,自然不适宜开展体育运动。但即使是晴天,跑起步来也难免带起阵阵尘土……今年,陈村中心小学被列入体育场地改造计划,为跑道升级带来了转机。
陈村中心小学跑道已实现塑胶化。邓建青 摄
“5月份的时候,学校跑道已完成改造,实现了塑胶化。”陈村中心小学工作人员叶日金表示,跑道改造以后,校容校貌得到改善,课间和放学后也常见学生在运动场散步、赛跑、跳绳的身影。
与陈村中心小学一样,陈村中学也是体育场地改造计划里的15所学校之一。过去,该校运动场地和设施均较为老旧,篮球场地面是粗糙的水泥地,围绕篮球场建起的跑道只有200米,也是水泥铺成的,给体育课程开展带来了不少难题。
“水泥地跑步不安全。”一些老师表示,学校跑道场地条件欠佳,不少学生上体育课跑起步也是小心翼翼。
“能开展的体育项目有限,体育课只能围绕中考要求的篮球、实心球、仰卧起坐、跑步等项目来上课,但场地条件差,空间也非常紧张。”陈村中学校长许广洪介绍,为了帮助学校增加运动场地,前几年街道办特批利用校外的集体土地建设了一个新的200米环形跑道。
时至8月初,陈村中学的水泥跑道已改为塑胶跑道,篮球场也在申请进行地坪漆改造,学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以上并非孤例。长期以来,广东部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条件差、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比较普遍。在电白区,一些学校由于办学资金匮乏,导致体育设施不完善,成为体育教育开展不畅的主要原因。
如今,在体育场地改造计划施行后,电白区15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完成“变身”,硬件配套方面有了不小提升。一些学校甚至具备了举办高规格运动赛事的条件,比如麻岗中心小学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中间足球场也由真草铺设而成,为后续开展体育赛事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活动场所。此外,电白区教育部门也可以此为契机,指导和帮助学校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