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茶香千年继往开来④|仁化县副县长江艳芬:把仁化打造成全国知名白茶优势区

南方+ 记者

05:51

仁化茶产业。

仁化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0.78%,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重要组成部分。仁化万亩茶树遍布生态优美的山林雾海中,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茶叶,仁化也成为“中国白毛茶之乡”。

围绕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日前,记者专访了仁化县副县长、仁化县茶产业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副组长江艳芬,她认为,仁化茶产业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当前仁化已成立了茶产业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并开展实体化运作,未来,仁化将从政策、资源、运营模式等方面着手,打响品牌,着力发展以白茶系列为主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仁化成为全国知名的白茶优势区。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仁化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江艳芬:仁化县自然条件优越,茶叶资源丰富,种茶产茶历史悠久,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特有的地方名茶品种,是我国三大白毛茶之一,主产地红山镇被誉为“中国白毛茶之乡”,拥有1200多年的产茶历史,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岭南茶生韶州,其味极佳。韶州生黄茶,产于韶州各县。”到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清朝嘉庆时期,县志记载红山镇黄岭嶂所产的“云雾白毫”茶成为宫廷贡品。

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开发出了丹霞1号至14号共14个品系的丹霞系列白毛茶良种,形成了白茶、红茶、绿茶、普洱茶、冰茶和绿乌龙等系列茶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称号,红山镇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茶乡”、鱼皇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我县初步形成了集茶叶标准化种植、工厂化加工制作、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旅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茶产业也成为了仁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引擎。

目前,全县共有种植茶园面积2.15万亩,开采茶园面积1.49万亩,2023年产干茶955吨。在此基础上孕育了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多家。

问:最近,韶关市茶产业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成立并开展实体化运作,仁化有何动作和部署?

江艳芬:目前仁化也成立了茶产业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并开展实体化运作。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已起草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件,目前进行审核把关中,拟在种苗、加工、贷款贴息、原种园保护、地标使用、品种选育等方面制定政策进行扶持。

二是整合资源,建设新农业产业园,通过种植白毛茶及食用菌整合仁化县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仁化县新型材料+新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通过网络等现代手段和举办茶研会、博览会等方式,抓好市场营销,塑造名牌形象,叫响茶叶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

问:作为“中国白毛茶之乡”,仁化白毛茶具有芽头肥硕、银豪满披、滋味甘醇、带兰花香四大特色,红山镇、城口镇是仁化白毛茶主产区。红山镇黄岭嶂的云雾白毛茶,曾是清代嘉庆年间的贡品。韶关市决定做优做强“韶关白茶”,加大“韶关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仁化作为“韶关白茶”主产区,在做大做强白毛茶方面有哪些谋划?

江艳芬:在种植区域布局上,依托现有白毛茶产业基础、野生白毛茶种质资源和古树茶资源,打造红山—城口—长江白毛茶产业带。在品种布局上,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白毛茶为主,适度引种外地优良品种,不断优化我县茶叶品种结构。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成为全国白茶优势区”的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以种植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加工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发展以白茶系列为主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仁化成为国内知名的白茶优势区。

问:不少人知道白毛茶是仁化的拳头产品。仁化还有别的茶么?

江艳芬:仁化白毛茶适制茶类多,可制白茶、红茶、绿茶、普洱茶、冰茶和绿乌龙,每种都有不同体验,各有滋味,有花香、蜜香等。仁化近期还在试种金砂茶,是古树乔木中叶品种,适制红茶,制成的红茶干茶条索芽叶细小柔嫩,紧卷完整、细密紧实、乌黑多锋苗。茶汤金黄清澈透亮,香气馥郁。

问:仁化白毛茶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于2021年被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来,仁化将如何让这一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江艳芬:仁化县坚持深度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让茶文化“传下来”“活起来”。

一是发挥我县种茶制茶历史综合优势,组织专家开展白毛茶历史与文化研究,梳理茶叶种植史、贸易史、历史名人、古茶树资源及粤北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编制白毛茶书籍和科普册,讲好白毛茶茶文化故事。

二是组织开展以茶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创作、征文比赛,开展茶艺比赛和交流活动,让广大县民参与其中,赋予白毛茶文化色彩。将茶文化创意与市场对接,开发与茶相关的诗歌、书画、影视、锦绣、摄影等文化作品,开发与茶相关的餐具、饰品、服饰、手机电脑壁纸、茶输入法皮肤等文创产品。

三是盘活现有国营资源,规划建设白毛茶展览馆和茶叶一条街;同时鼓励茶企在茶园自建展览馆、文化馆,宣传企业及当地茶文化。计划到2028年,创建一座集文化展示、产品体验、产业展销于一体的白茶文化中心。

【撰文】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龚艺 刘靖

【图片】邱其聪 部分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视频】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杨韬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