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讲中医|董明国:治疗暑湿热疫,用人参败毒散

健康东莞
+ 订阅

天气炎热,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携手南方+推出《名中医讲中医》栏目,邀请东莞5名省名中医讲学,剖析他们擅长的经典名方,分享传统中医药方里的小故事、好故事,充分展现“中医药方”里的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烈日炙热,暑湿热疫,当下一不注意身体就会留下病痛。

本期视频,省名中医董明国从独特方法、典型药方、真实案例等方面为大家介绍。

名医名片:

董明国,广东省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从事脾胃病及肝胆病临床工作36年余,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岭南脾胃代表专家。入选国家级脾胃病专家库、获国家中西医结合青年突出贡献奖。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及肝胆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癌前病变、消化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等疾病。擅长中医调理脾胃治疗相关疾病。董明国教授是当代岭南脾胃学说践行者,发表相关论文100篇。年诊治患者逾1.5万人次。

学术思想主要有:

倡导以降胃气法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运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从脾胃论治肝病等。提出“治脾不疏肝,非其治也”“一脏一腑,脾胃分治”“三维动态诊治脾胃疾病理论”“四精六诊中医诊疗新模式”“食毒致溃及致癌理论”等学术观点。

抗疫神方:人参败毒散

在古代辨证思想指导下,较多的医家认为人参败毒散更适用于寒疫或疫病兼感寒的治疗,清代熊立品认为:“此既感疫气,又伤风寒,或暴感风寒兼染疫气者,寒疫二邪一时混合,先贤有用九味羌活汤、五积散、参苏饮、败毒散、防风通圣之类而获效者,正此候也。”刘谦吉提出:“由温病将发,遇天令暴寒,又复郁之,名曰寒疫……寒疫之为病,身热头痛,憎寒恶风,舌苔面垢,人参败毒散、六神通解散并主之”。张璐认为:“败毒散主治在时疫之先,又可用于寒疫之后”。

另有医家认为人参败毒散可用于治疗暑湿热三气合邪所致的疫病。如余霖提出:“疫症初起,服此(人参败毒散)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盘踞经络,人参败毒散适用于疫病初起,方中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川芎等药物可祛风寒湿毒,畅行血气,有疏解透散之功,可在疫病早期祛邪外出。”喻昌还认为人参败毒散倍加人参,是“以瘟气易染之人,体必素虚也。”喻昌认为人参是方中“逆流挽舟”法的关键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百千万亿人参用意不全在“补虚”,而是通过配伍可发挥更大的“祛邪”效力且认为人参配伍风药、发散药是配伍中的精华,可发挥“逆挽”之效。

人参败毒散原名败毒散,由人参、前胡、柴胡、羌活、独活、桔梗、枳壳、川芎、茯苓、甘草组成,煎时入生姜、薄荷少许,现知最早见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治伤寒》将该方列为第一方:“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 。医家誉为“治疫第一方”,历代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寓意草》载:“嘉靖己未(1559年)五六七月间,江南淮北,在处患时行瘟热病,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本方(人参败毒散)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尽效,全无过失。”

万历戊子(1588年)己丑(1589年)年,时疫盛行,凡服本方发表者,无不全活”。《治疫全书》载:“万历丙戌春(1586年),大梁地方瘟疫大作,士民多毙闾巷相染,甚至灭门。其症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昏愦谵狂等证……其虚弱者,先以人参败毒散,轻者即愈。”《乾隆保德州志》记载了明万历八年(1580年),大疫流行,造成“舁柩出城者,踵相接”的惨状,及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四十年(1612年),“疫疠甚行,大人小儿多患疹,知州胡柟设局延医,施‘人参败毒散’及‘二圣救苦丹’,全活者甚众。且建药王庙礼祀之” 。在大疫中的效验,使人参败毒散获得了社会认可,成为治疫的常用方剂,也成为药店常备的“熟药”,如《嘉庆白河县志》多次载有民众捐款“制造人参败毒”。

有医家认为,人参败毒散是疫病的通治方,可通用于疫病的治疗。如宋代朱肱主张败毒散“治四时伤风、温疫”。《穷乡便方》“疫方”篇载:“如受疫之家,只人参败毒散救之”。《医学正传》载治瘟疫法:“若初看未端的,且先以败毒散治之”虞抟总结败毒散“治瘟疫,四时通用……此药治伤寒瘟疫……不问老人、小儿皆可服”。《古今医鉴》《景岳全书》《治疫全书》等书中也都记载了人参败毒散治“四时瘟疫”。

一体多用,暑湿热疫

本方历代还用于暑湿热疫,用于虚人染疫,疫痢,白喉,大头瘟,痘疹、麻疹,狂犬病等治疗。

何炎燊认为,此方败毒力甚强,1959年夏秋,晴雨寒暖失时,患流感者沿门阖户,症见憎寒壮热,头重,骨楚,目眩,咳嗽声重,投以此方,一两剂即霍然而愈。仅两月,治愈700余例。1985年9、10月东莞登革热流行,病初时,凛凛恶寒,重裘不温,壮热无汗,腰背如折等,用本方重加石膏治之,两三日即愈。

董明国表示,在新冠疫情中,中医认为,受寒湿热与本方是相符的,多地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新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在2022年12月应用本方治疗新冠近500例,无一例出现重症,且发热、头痛、咳嗽均较快好转,体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中医药发展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历史上发生重大传染病三百六十多次,均是中医药一马当先,针对新冠康复后的一些难题,中医也有解决的方案,建议大家积极参与各种疾病的防治。”董明国说。

【统筹】欧雅琴

【脚本/撰文】郑家琪 欧雅琴

【设计】郑家琪 袁永平

【通讯员】莫铸希

【专业审校】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 东莞市中医院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