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拥有700年潮汕文化积淀的古村落,团队师生凭尺寻路,深入家家户户、田间地头,聆听村民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心声,用脚步丈量孔美村的发展脉络,深入探寻乡村社会空间的重构对当地产业、建设、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组建“乡村社会空间观察突击队”,前往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开展为期10天的一线调研的寻常一幕。
孔美村鸟瞰图。
入户访谈 聆听村民心声
活动中,突击队师生携带着精心打磨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走进村民们的家中,仔细询问人口、土地、产业、文化、基层治理、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与村委工作人员、乡村精英及普通村民等不同群体进行深入对话。
突击队队员与村民交谈。
突击队队员入户调查,收集一手材料。
调研过程中,尽管遇到了语言不通、部分村民一开始不太配合访谈等困难,但队员们凭借耐心和坚持,逐渐打破了隔阂,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与合作。最终,团队顺利完成了118份高质量的入户访谈记录与有效的调查问卷,共访谈了155位村民,为探寻孔美村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实地考察 见证产业脉动
除入户访谈外,队员们还走进孔美村的田间地头和生产现场,实地考察当地的水稻种植田、百香果分拣厂和家庭制衣作坊,详细了解相关产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潜力,为撰写调研报告积累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生动的实践案例。
孔美村家庭制衣厂。
孔美村百香果分拣厂。
在葱郁的水稻田间,队员们与村民详细了解种植成本、收益以及面临的各种困境。在繁忙的百香果分拣厂,队员们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交流,对百香果的种植、加工、分拣、销售等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庭制衣作坊,队员们目睹了加工业从手工作坊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型升级,感受到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成果汇报 获得高度评价
7月22日,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带队前往揭阳市惠来县推进学校“双百行动”,其间专程到隆江镇慰问建筑学院调研团队,听取了团队阶段性成果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自2016年以来,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持续帮扶下,孔美村从昔日的“涉毒村”蝶变为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脱贫典范村。在这蝶变的背后,劳动力流失、农业现代化滞后、缺乏高附加值企业等问题依旧困扰着这个正蓬勃发展的村落。探寻孔美村的社会变迁,不仅是学校和学院领导赋予突击队的一项重大使命,更是学校对帮扶工作和“双百行动”高度重视的体现。
许勇与师生深入座谈交流。
突击队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进访谈记录及问卷的整理,全力撰写出高水平调研报告,为孔美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城乡规划学科的支撑。
【整理】唐楚生 张冰纯 通讯员 吴征忆 莫熹曈 魏宗财
【图片】华南理工大学乡村社会空间观察突击队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