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新一轮驻镇帮扶工作启动

南方+ 记者

随着深圳派驻河源的工作队干部全面进驻,8月6日,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第二批工作队培训班开班,概述社情市况,回顾帮扶历程,明确任务目标。

“‘新扶友’要迅速转变角色,把河源当做‘第二故乡’。”深河指挥部指挥长、河源市政府党组成员杨雷表示,新一轮帮扶工作要充分依托深圳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利用河源的生态、土地、农业产业资源禀赋,谋划实施一批收益好、见效快、带富能力强的项目;通过资金援助、实物捐献以及提供针对性专业服务等方式,合力画出对口帮扶最大“同心圆”。

新一轮驻镇帮扶工作队伍有哪些特点?帮扶工作有何侧重点?一起来看看!

178名干部分赴河源44个乡镇

河源与深圳一衣带水,历史上同属惠阳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河源各县区已建立结对关系。2013年,随着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深河两市形成全面对口帮扶关系。

2014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设立,其干部三年一轮换。2023年6月,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成立,以产业共建、乡村振兴和民生帮扶为主要任务;从“对口帮扶”到“帮扶协作”,进入“双向奔赴”“协作共赢”的新阶段。

2021年,深圳选派228名干部作为第一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前往河源5县44个乡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8名干部在县里工作,220名干部分赴河源5县44个乡镇。”深河指挥部社会民生和乡村振兴部部长曹小飞介绍,龙川县有8支驻镇帮扶队伍,其他4县各有9支工作队。

今年,深圳共派驻178名干部前往河源,开展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其中,约60%来自深圳各区街道办,约40%来自市直单位。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44支驻镇帮扶工作队中,42支驻镇帮扶工作队由4名队员组成,另外2支工作队各有5名队员。工作队队员均来自不同的单位,其中1人任队长。

据悉,深河指挥部将继续实施市、县(区)、镇(乡)帮扶协作干部和支医支教团队一体化管理。“每个周末至少要有一名同志留守河源。”曹小飞提及,通过严抓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内务规范、离河管理、值班值守、廉洁纪律,切实加强帮扶协作干部的队伍管理,凝聚帮扶协作强大合力。

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生态是河源最丰厚的资本。经济总量小、县域经济规模小,则是河源长期面临的发展困境。”培训现场,河源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社会科学专家刘培明从古至今讲述河源历史沿革与社会经济概况。

来自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担任驻紫金县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的秦观对河源并不陌生。由于工作需要,以往每半年他便会到紫金县苏区镇调研,走访慰问困难户。在他看来,第一轮驻镇帮扶工作“输血为主,兼顾造血”,以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譬如通过修建农贸市场,推动农村道路“单改双”等,为当地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发挥好‘无奋斗,不龙华’的精神文化,跑好驻镇帮扶‘接力赛’第二棒。”秦观提到,将加强调研走访和学习,摸清乡情、镇情,以此精准施策;结合乡镇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驻镇帮扶工作队中,有35人为上一轮继续留任的干部。“希望再用一个三年,推动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来自深圳市盐田区水务局的徐新建既是选择继续留任的老队员,又是驻东源县双江镇帮扶工作队新队长。

“积极引导西施柚申报‘圳品’。”徐新建谈及,立足双江镇“万绿果乡、多彩双江”的发展定位,工作队将积极联系后方单位,努力导入各方公益力量,通过发动爱心企业、有作为的乡贤力量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和文旅产业,推动双江状元瓜、阳光玫瑰、西施柚、沃柑、砂糖橘等优质农产品销往珠三角,力争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彭文蝶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