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粒米的诞生,惠州农科所开展青少年暑期志愿活动

南方+ 记者

烈日炎炎,停不下探索的脚步。8月4日,为响应惠州暑期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倡议,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下称“惠州农科所”)和惠州市科普协会联手组织,开展了以“志愿同行•精彩一夏”为主题的青少年暑期志愿奉献、科普研学活动,吸引了20组亲子家庭、共50多人参加。

活动在精心准备的互动式科普小课堂“一粒米的诞生”中拉开帷幕。科普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和经典的影视片断,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深入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追踪一粒米从种子到餐盘的奇妙历程,揭开水稻发展的历史和成长的奥秘。

在户外科普现场,惠州农科所的技术人员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水稻从选种、播种、插秧、生长、抽穗到成熟的全过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实地插秧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尝试。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秧苗插入泥土中,亲身感受着泥土的湿润和秧苗的脆弱。这一久违的农耕体验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农业生产中的辛勤耕耘,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在智能时代能有这样慢下来的亲子体验机会,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段深刻难忘的经历。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欣然接受了一个特别的任务——盆栽阳台水稻。他们几个人一组,分工协作,亲手挖取适量田泥装入盆中,选择一棵棵青嫩的秧苗插好、扶正。从他们提着盆栽秧苗期待满满的回程背影中,仿佛已经看到了几个月后收获的喜悦。

“希望这次研学之旅能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农业世界的大门。”惠州农科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出相关主题的农业科普研学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更多亲近自然、走近科学的机会,借助户外科普实践,为孩子们打开了解自然、感受农业科技与文化的窗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南方+记者 乌天宇

通讯员 汤倩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