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体育学校跳水队陆上训练日常,时长共17秒)
湛江市体育学校跳水队陆上训练日常
对湛江人来说,巴黎奥运会是不同寻常的一届赛事。今天晚上,湛江人的骄傲——17岁的全红婵将站上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这也是她第二次站上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的舞台。
7月31日,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上,全红婵、陈芋汐成功冲金,为中国队实现了该项目奥运七连冠。三年前,“天才少女”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横空出世,此后一路披荆斩棘,在国际大赛中越战越勇。
这几年来,全红婵大部分时间都在外训练,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关于她的好消息传回家乡。“在云端”的家乡人,一路陪伴见证她的成长。全红婵泛起的“水花”在湛江荡漾,不断影响着与她有交集的家人、师友,并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人爱上体育。
此刻的巴黎,全红婵正在全力备战;遥远的故乡,湛江全城为她呐喊加油。
湛江市体育学校内全红婵的老师和师弟师妹观看直播。陈锴进 摄
家乡的期待
“家乡全体人民助力全红婵征战巴黎奥运会,加油全红婵!”此次巴黎奥运会,全红婵的老家——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早早就在村里拉起了祝福横幅。自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一直是湛江的焦点。
“全红婵是湛江人,湛江人都挺关注她的,这个小女孩潜力无穷。”湛江市民陈伟经常关注全红婵的动向,常和家人一起看她参加的比赛。陈伟说,就连家里平时不关注体育赛事的亲戚,也都知道全红婵的故事。不久前,全红婵还出镜代言,邀请大家到湛江邂逅中华白海豚,关爱“海上大熊猫”。
时间在流逝,全红婵的故事一直在继续。这几年,她的不变与改变,家人、教练都看在眼里。
不变的是对生活的松弛、对训练的较真。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郭艺很早便发现,全红婵在生活中和训练里是完全两种状态——在生活中,她很活泼,能与各年龄段的队员打成一片;在训练上,她尤为刻苦,再枯燥重复的动作训练,也能不打折扣地完成。
变化的是技术和心态的成熟。“从技术方面来讲,她肯定比三年前动作更纯熟,包括心态上也更成熟了。她面对媒体、面对大众,都能有自己的主见。”郭艺颇为感慨,“从思想上来说,她现在会更多地和教练去沟通,主动发问,包括询问弟弟妹妹在学校的情况,更关心身边的人,这也是她这几年最大的进步。”
7月31日下午3时许,距离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还有近两个小时,湛江市体育学校综合楼1楼教室已经热闹起来。这里是全红婵的母校,体校老师、师弟师妹早早来到教室集中,准备观看直播,共同为全红婵鼓劲。
全红婵的家人和乡亲父老则聚集在湛江市红树林文化中心。姚志豪 摄
几公里外,全红婵的家人和乡亲父老则聚集在湛江市红树林文化中心,每当全红婵出场时,父亲全文茂便会心一笑,时不时和身边人聊聊女儿的表现。全文茂已经有一年多没见到全红婵,隔着屏幕,他感受到女儿长大成熟了不少。
郭艺也有同感。去年,师徒二人在杭州亚运会赛场见面,郭艺第一次明显感觉全红婵长高了:“平时在电视里看没有多大感觉,真正站到她身边时,才发现她一下子拔高了不少。”
然而,“长大”正是全红婵这几年面临的最大烦恼。
2014年,湛江市体育学校跳水队教练陈华明到乡村小学挑选队员,无意间发现操场上,有一个小女孩的弹跳力特别好。这个小女孩就是全红婵,7岁的她就这样进入湛江市体育学校,开始学习跳水。
2018年,11岁的她加入广东省跳水队,随后一步步走向国家队,在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站上奥林匹克的最高领奖台。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决赛后,14岁的全红婵被教练高举过头顶庆祝。图源新华社
东京奥运会以来,全红婵长高了近10厘米,体重也有所增加。她一次次“死磕” 207C,这套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的高难度动作,让她和主管教练陈若琳倍感压力。面对媒体的镜头,她自嘲“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也担忧观众“喜欢的是跳水”,而不是自己。
眼前这道坎并不容易跨过。要征服207C,全红婵戒掉了零食,用高强度的训练来对抗身体发育带来的影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
今年3月,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柏林站上,全红婵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其中207C得到满分,赛后她说:“现在跳207C很自信了,不像原来有些担心。”
如今,见证女儿又一次夺冠,全文茂非常激动,希望女儿在后面的比赛可以放松,不要有太大压力。“希望她可以继续在国家队为国家争光,将来退役之后可以上大学,多学知识,回报社会”。
榜样的力量
摆手模仿、弹网练习、陆上板训练……8月2日,在湛江市体育学校跳水训练场,跳水队的队员正在进行暑期训练。对他们来说,开学后除了跳水训练,还有文化课程,暑假正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安心训练的机会。
湛江体校跳水队共有35名运动员和3名教练。在这支队伍里,很多后辈都以全红婵是师姐为荣。
11岁的彭紫花今年9月即将升上六年级。她最初学的是游泳,后来觉得跳水“很酷”,便转入跳水队。然而,每一个酷炫的跳水动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付出,对身体极限的一次次挑战。
练习跳水已有四年,彭紫花脑袋里也会闪过放弃的念头。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想起全红婵,用师姐的故事来勉励自己不要放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站上更高的舞台。如今,在5米跳台上,彭紫花已经能驾驭较为复杂的动作。
在湛江,参加跳水训练的运动员平均年龄较小,一般从五六岁就开始参加训练。跳水训练强度大,日均训练时间近2小时,寒暑假甚至达到6-7小时。吃苦耐劳是这些小运动员的共同特点,几乎每一个人都能风雨无阻地参加训练。
参加跳水训练的小运动员。林露 摄
郭艺介绍,在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是刚接触跳水的新生,这个阶段要让孩子们对跳水感兴趣。他们的日常任务主要是学游泳,在弹网训练中释放天性,在玩乐中感受跳水乐趣。
其次是针对学习新动作的运动员,需要教练在技术上进行辅助和纠正,帮助孩子克服恐高等问题,使用水上保护带完成心理上的过渡。
再者是对初中生运动员进行辅导。正值青春期的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叛逆情绪,教练要多和运动员、家长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信任。
一旦发现重点人才,学校则会大力往更高层次的队伍推荐,一如当年,郭艺和陈华明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向广东省跳水队举荐全红婵。
正在学习动作的小运动员。林露 摄
虽然跳水很苦,但郭艺观察到,在全红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体校来学习。这当中不仅有本地家庭,甚至有黑龙江、新疆的家长不远千里将孩子送过来。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接触体育,这一点非常好。但我们招生时还是会告诉家长,要考虑清楚孩子的学籍等问题,也要看看孩子是否适合走这条道路。”郭艺说。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训练环境,这几年,湛江市体育学校翻新了跳水训练场外观,更换了新跳板,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安全。趁着暑假,学校正抓紧修缮训练馆旁的泥巴路。
近期,郭艺刚刚带队参加完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湛江队团体总分列全省第四位,这让郭艺颇为满意。
此次参加省锦标赛,大部分运动员都进入了前八名,全红婵的弟弟也参与其中。郭艺观察到,看到上台领奖的运动员,不少跳水队队员眼里流露出别样的光芒,这种眼神是以往训练场上看不到的,当中有羡慕,也有坚定。
“他们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领奖台上。这种对荣誉感的渴望,会鞭策着他们不断地去训练学习。”郭艺说。
湛江市体育学校里小运动员刻苦训练。林露 摄
体育的传承
湛江素有“中国跳水之乡”的美誉。这里三面环海,漫长的海岸线为水上运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水上运动有着天然优势。
湛江跳水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935年,湛江建成了第一个游泳场。1946年,湛江开展跳水运动训练,培养了卢森堡、王仁等跳水先驱。
1956年,湛江地区体委成立,湛江市青少年业余体校等相继成立,组建了专业跳水训练队伍。
1994年,在第七届世界跳水锦标赛上,陈丽霞勇夺女子一米跳板金牌,成为湛江跳水首位世界冠军。
……
再后来,这座粤西城市涌现了以徐益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练员,走出了劳丽诗、何冲、何超、朱子锋、全红婵等跳水世界冠军。
其中,全红婵已成为湛江的一张名片,让这座老牌运动之城的越来越多居民扬起体育自信。
多年来,支撑湛江跳水运动事业飞速发展、奠定湛江跳水运动辉煌成就的,是不断健全完善的体育场馆,是在运动员选材积累的丰富经验,是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湛江市第一座室内跳水训练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为更好地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借助赛事东风,湛江新添了一座现代化跳水比赛场馆。2024年,湛江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92平方米,这一数据在2013年,仅为0.9平方米。
体育设施的完善,成为全民健身的底气。据悉,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举行,湛江将承办竞技体育项目武术散打和群众体育项目足球(五人制女子乙组老将组)2项比赛项目。
湛江市体育学校里小运动员为全红婵加油。陈锴进 摄
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跳水运动得到了全市大力支持。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湛江体育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体育学校、高等院校和业余体校等渠道,部分普通中小学也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体育人才。跳水训练已形成以行政管理为主,基层培养为辅的灵活化管理模式。
其中,在基层体育人才挖掘中,教练员的作用尤为重要。湛江市体育学校校长黄科介绍,每学期,教练员都会跑遍湛江各县市区,挖掘跳水“千里马”。有了全红婵的案例,“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
黄科回忆,以前不少教练外出选材,常碰到家长不信任、不愿意让孩子上体校的情况。自从全红婵夺冠后,家长更信任学校,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生更信任教练,知道教练可以帮助自己登上更高的人生舞台。
“这种家庭和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非常难得的。对教练员来说,他们更加坚信,自己走街串巷式挖掘运动员,辛辛苦苦培养运动员,其实是在‘静待花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黄科说。
湛江市体育学校内景。林露 摄
目前,湛江跳水运动员主要集中在湛江市体育学校、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海滨游泳场、赤坎区体校4个训练点进行跳水训练,长期在训运动员160余人。
体育精神在湛江代代传承,锻炼了湛江人的心志,让社会持续释放活力。眼下,湛江正积极挖掘湛江跳水项目文化内涵,弘扬跳水运动精神,发挥全红婵等湛江体育明星正能量的作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在黄科看来,练习体育能让人更有责任心,更能扛下生活中的苦:“体育运动是建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去努力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其实这和整个社会一样,必须遵循规则,再去达到新的人生高度。我们在体育运动中,也学会理解社会公平运转需要的规则。”
【统筹】伍青 刘稳
【撰文】林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