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朋友圈”再添一位有名有姓的“好友”。8月5日,“冷湖星”命名仪式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行,这颗小行星与地球相距最近时只有2.04亿公里,最远时为5.95亿公里。
“冷湖星”示意图。主办方供图
5日,“‘风光’独好,行走高原看海西中央媒体海西行”采访团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当日活动现场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介绍,“冷湖星”是 2011年3月2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后续得到了莱蒙山巡天计划、基特峰天文台、泛星计划等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其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因而,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21年9月给予592710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22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592710号小行星命名为“冷湖星”,于2022年4月11日正式通过国际批复。
“冷湖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97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4.36年。而相对地球来说,其最远距离为5.95亿公里,最近时只有2.04亿公里。
“从近年来对小行星的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得知,小行星大致可分为碳质、石质和金属型三种类型。‘冷湖星’究竟属于哪一类,还有待探测和研究。今天对‘冷湖星’的发现与命名,是该天体的研究、探测和应用的新起点。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很有可能会登上‘冷湖星’等小行星,去探索它的奥秘。”赵海斌说。
南方+记者 李江萍 发自青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