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探秘渔业科技”科普活动走进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青少年同诵《渔歌子》、聆听渔业发展史、参观水生生物标本馆以及探究鱼菜共生系统,在科普志愿者的引导下,深入体验高科技对渔业的革新,深刻领悟了“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的深远意义,展现了科普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活动伊始,青少年齐诵《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仿佛化身为那江上小小渔夫,沉醉于这美不胜收的渔歌画卷之中,尽享诗意盎然的时刻。
科技园的科普志愿者深蓝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向青少年科普渔业物语、渔史钩沉、跌宕卅载、功勋渔人等主题内容。在活动现场,青少年们通过图文资料和捕鱼工具模型,深入了解了我国渔业的发展历程,探索了丰富多彩的渔业文化,包括开渔节、妈祖文化、疍家文化、稻鱼节等。这些活动使他们认识到了我国渔业历史的悠久与深厚,增进了对传统渔业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妈妈,我找到了鳄鱼!”“娃娃鱼在这里!”......活动第三站,青少年摇身一变化身小小调研员,手持研学手册,兴致勃勃地前往水生生物标本馆,开启了一场水生生物探索之旅。
每当孩子们遇到新的标本,他们便兴奋地呼朋引伴,并在手册上记录所学。他们辨识了海龟、鲸鱼、河蚌等动物,同时在探索中深化了对水生生物的经济价值知识的认知,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告别水生标本馆,参加者前往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他们惊喜地发现,市面上餐桌上常见的各种鱼类,如罗非鱼、星洲红罗非和加州鲈鱼等,在这里都能寻到踪影。
养鱼污水如何处理?过滤后的鱼粪有何作用?鱼菜生态循环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问题在瓜果大棚似乎有了新的答案。在这里,亲子家庭见识到渔业和农业的巧妙结合,了解水产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这一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农业与渔业学习的兴趣。
本次活动巧妙地将趣味性、知识性与体验感融为一体,为青少年提供多样的户外科普体验,为亲子家庭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来源: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南沙区科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