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青年风采!为岭南师范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为了更好地以青春力量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岭南师范学院与共青团湛江市赤坎区委、共青团廉江市委、共青团雷州市委、共青团徐闻县委等4个区县团委联合共建岭师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工作站。这些工作站作为传统的社会实践基地的“升级版”,正助力校地之间实现更加广泛的合作。

目前,岭南师范学院超4500名师生在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农文旅、社区治理、乡村教育等领域组建了171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用青春智慧和青年力量奋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

其中,围绕“我是乡村绘画师”“我的乡村实验室”“我是乡村‘智’理人”“我是乡村‘新媒人’”“我的乡村小讲台”等5个专项内容,岭南师范学院组建了32支重点团队。这些团队奔赴南粤大地、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在一线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一起为这些青春力量点赞!

“为岭师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青春队伍点赞!”(可多选) 1.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 2.岭南师范学院“红心筑梦”突击队 3.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 4.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团委”突击队 5.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 6.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 7.岭南师范学院“暖阳照耀”突击队 8.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 9.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 10.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 11.岭南师范学院“收‘藿’优品”突击队 12.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 13.岭南师范学院“月硒”突击队 14.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 15.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 16.岭南师范学院“岭南行”突击队 17.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 18.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 19.岭南师范学院“匠心科创”突击队 20.岭南师范学院“萌芽”突击队 21.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 22.岭南师范学院“红星火”突击队 23.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 24.岭南师范学院“梦·相随”突击队 25.岭南师范学院“正红”突击队 26.岭南师范学院“启智”突击队 27.岭南师范学院“骐骥”突击队 28.岭南师范学院“红帆”突击队 29.岭南师范学院“红廉业火”突击队 30.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 31.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 32.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 提交

1.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

为了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保稼护航”突击队研发了一款名为“高吸水树脂”的高新农业科技材料。

团队深入湛江金田村、丰厚村等村,探访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研湛江农业种植灌溉方式以及水资源储蓄需求。其间,团队成员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向他们介绍了“高吸水树脂”材料的功能作用,并普及了最新农业科技知识。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团队与村民们达成了保护农业水资源,推广“高吸水树脂”的共识。

2.岭南师范学院“红心筑梦”突击队

“红心筑梦”突击队探访茂名电白区昌泰木瓜种植场和湛江坡头区博峰番木瓜种植场,对两地总计近百亩的番木瓜种植地展开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种植技术的应用、采摘的时机把控、保鲜手段的实施、运输过程的优化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等情况。

通过本次实地考察,突击队成员了解到番木瓜从幼苗到成熟的全过程。未来,突击队队员将继续学习并推广番木瓜的最新种植技术,以专业所长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3.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

“南药科技”突击队的实践活动主要聚焦茂名洪冠镇特色南药的深加工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团队总结南肉桂和巴戟天的药理新机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之中。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聚焦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创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销售,帮助提高药农经济收入,为洪冠镇的南药产业发展持续发力。

目前,团队已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在审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各一项,注册商标一项、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奖励两项。

4.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团委”突击队

秉持着“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特色陶乡小镇”的初心,团队在廉江市横山镇康士陶瓷厂开展了调研。他们穿梭在康士陶瓷厂所制的缸瓦间,与厂内工人、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缸瓦窑的现状,关注陶器行业痛点,并与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康继先生共同探索适合缸瓦窑陶艺传承与发展的道路。

自组建以来,“法政团委”突击队始终致力于通过短视频等现代传媒技术加大对廉江缸瓦窑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通过支教与宣传共同发力,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擦亮非遗名片,共建特色陶乡。

5.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

团队聚焦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覃社村南药产业发展。针对南药种植存在的养护管理困难、技术不足等问题,团队成员携手当地农业技术专家,共同探究南药种植新路径,谋求南药可持续发展。成员们发挥专业所长,四处走访村民,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共帮助当地清除30亩病株,3次采集病株及土壤进行化验,科学解题,高效推进南药种植项目。

未来,团队将持续提供远程技术服务,协助当地“以点带面”推进南药种植项目做大做强,推动覃社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6.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

团队扎根于阳江市阳春市陈屋寨春砂仁试验场,致力于推动阳春市春砂仁产业发展。在这个夏天的调研过程中,队员随机抽样调查了阳春市内300余位居民,向他们进行砂仁产业的相关调研。通过调研结果,队员基本了解了砂仁产业在落地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团队还与蟠龙镇的砂仁产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春砂仁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7.岭南师范学院“暖阳照耀”突击队

团队深耕特殊儿童教育领域,致力于为特殊儿童构建一座融合音乐、舞蹈、美术与思政元素的美育桥梁,通过艺术的力量,为这群特别的孩子开启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

这是团队第三次走进位于中山小榄的启智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唱歌、诗朗诵、跳舞、绘画以及一些生活小技能,让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哥哥姐姐们的关心和爱护。

8.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

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拍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实地勘测,对英利镇昌竹村和青桐村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貌进行研究分析,帮助昌竹村、青桐村探索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和活化的新路径。

突击队搭建的智慧博物馆平台不仅实现了古建筑数字化建档,还具有展示实景图片、建筑模型、历史故事以及路线导览等功能。它既为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可视化工具,也为广大游客和爱好者创造了一个直观的互动平台,进一步丰富文化体验。

目前团队成功完成了近10座古建筑的数据收集工作以及智慧博物馆的搭建,并将持续完善相关工作。

9.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

团队连续3年前往湛江市雷州市流沙村,围绕“新质电商直播+特色农海产品”主题开展助农实践活动。

今年,聚焦碱性矿泉水、“湛品”金鲳鱼和流沙南珠等特色农海产品,团队共开展6场以文化传播、知识讲解为主的直播,获赞43.1万。同时,团队发布26条视频,浏览量突破15万次,擦亮“鲜美湛江”招牌。团队还将实践与科研紧密结合,将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落实到实践中,探索将现代化数字技术与乡村农海资源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10.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

团队以“科技助农,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粤西地区化州市瑞润种植合作社柑橘种植园,实地调研柑橘“日灼病”发病率,病虫害情况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具体数据。同时,围绕沿海地区“贝壳围村”现象严重污染环境问题,利用科技手段介入,制作了以贝壳为基础的产品喷涂剂。该产品不仅能够防治柑橘“日灼病”和病虫害,有效改善土壤酸碱度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缓解沿海地区环境污染。

11.岭南师范学院“收‘藿’优品”突击队

团队深耕吴川王村港镇新梅村,围绕其“撂荒地”变“金土地”的乡村振兴愿景,探索南药广藿香的富民兴村之路。团队结合高校实验室平台和专业教师科研力量,对当地广藿香的育种、种植、产品加工等环节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团队还与新梅村广藿香种植负责人进行交谈,结合专业所长提供相关建议,助力推动新梅村南药产业向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12.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

团队走进湛江市赤坎区九二一社区,开展以“创新科普走进社区,润心启智青春赋能”为主题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团队创新举措众多:为社区青少年开设丰富科普课程,参观历史场馆,感悟革命精神;结合传统文化传授咏春拳艺,弘扬传统文化;携手创建首个3D打印科普基地,为社区科普教育注入新活力;组织青少年参观岭南师范学院实验室,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13.岭南师范学院“月硒”突击队

团队走进高良姜的产地——湛江徐闻县,依托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通过直播为广大网民介绍高良姜相关知识以及团队研发的高良姜产品。

为了更好的直播效果,团队深入高良姜种植地进行了线下调研,实地考察高良姜种植方式、营养价值等,并将其运用到直播中,展示了高良姜及其附加产品的特点与优势,提高社会对高良姜及其产品的认识。

此外,团队还与企业人员面对面交流,探讨如何增强大众对产品的购买欲望等问题,努力为高良姜及其产品的销售带来更多帮助和支持。

14.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

“山河承宇”突击队走进荔枝种植面积达10.3万亩的广东湛江廉江市荔枝丰业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并精选300亩示范地收集了超280条环境数据。

团队运用大数据与可视化技术,实时监测环境,为农户直观展示了土壤pH、电导率、温湿度等,纠正农户的传统种植偏差,为他们提供科学种植建议,从而促进农作物抗逆增产减重。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利用机器学习,结合大规模农业数据训练模型,精准预测荔枝生长率与结果率,有效助力农户科学化、细微化和智慧化种植,从源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15.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

“岭南甄选”突击队以镜头为笔,以直播为墨,用短视频、抖音和视频号直播宣传下洋镇南端暖滩、厚禄村荷花塘等旅游资源。团队累计发布超30条宣传视频,这些作品在全网媒体曝光量超50万。同时,团队还开展了15场直播,直播间总点赞数达40万。

结合个人所长,团队开展了“百佳农商”培训大课堂,线上线下参加培训人数累计突破2000人次,助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电商人才队伍。

16.岭南师范学院“岭南行”突击队

“岭南行”突击队的首次直播助农行动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湛江火龙果的品质特色,为雷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团队成员表示,直播助农能够更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帮助当地带来新的销售模式和市场拓展的新可能,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17.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

“森澜”突击队以红色文化为帆,电商直播为桨,深耕湛江市乾塘镇,探索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以新媒体助力乡村文旅振兴的新路径。成员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度挖掘乡村文旅资源之余,还以直播形式介绍乾塘文旅资源与农产品特色,提高当地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乡村文旅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森澜”突击队将继续致力于以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文旅产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18.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

“红土情缘”突击队深入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石鼓镇官塘村,走访当地退休老党员。同时,运用丹青刻纸这一传统文化,为当地村民和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重温峥嵘岁月,在当地散播下红色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岭南师范学院“匠心科创”突击队

“匠心科创”突击队致力于普及人工智能,搭建科学教育普及体系。在活动过程中,团队不仅为学生带去科学教育普及,还在进行人工智能普及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文化课的辅导。为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团队会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从活力四射的体育锻炼,到静心折纸的手工艺创作,再到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体验,每一项活动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与个性特长发展。

20.岭南师范学院“萌芽”突击队

“萌芽”突击队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深入湛江吴川板桥镇开展乡村支教活动。团队将基础课堂与兴趣课堂相结合,引入模拟法庭、科技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共开展23门课程,8项活动,推动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此外,团队利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当地中学生法治意识情况,针对性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以调研促支教。

“萌芽”已连续7年为粤西地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温情关怀服务,坚持把知识与温暖代代相传,用爱萌芽,持续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21.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

“粤青”突击队走进廉江市营仔镇,以墙绘方式为乡村描绘美丽新画卷。

团队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特色,结合当地特色来作画。这些墙绘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村民驻足欣赏。

这个暑假,突击队完成了260平方米的墙体绘画,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展示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22.岭南师范学院“红星火”突击队

团队聚焦展示肇庆市高要金渡镇独特的传统文化,成员们通过镜头记录金渡的风土人情,传递宝贵文化财富。在调研过程中,“红星火”突击队跟随当地向导走访了水口村,并在他的带领介绍下,探寻当地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端砚、花席以及宗祠习俗等。此外,团队还关注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编织手工艺和民间端砚雕刻艺术,并对此进行了拍摄,增强公众对其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23.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

团队致力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成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宣讲微课等,向当地社区和公众传播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平山岗村这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名村,开展水样采集及红树林湿地病虫害治理调研。与此同时,团队还与新农人共同设计出具有红树林的文创IP形象吉祥物和系列文创产品。

24.岭南师范学院“梦·相随”突击队

团队依托由岭南师范学院与廉江市共同建设的“兴农小院”,围绕廉江市吉水镇谢建村荔景农庄需求,探索共建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新模式。团队深入了解当地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调研了当地荔枝林及其林下群落间的生物关系。

为更好地建设“兴农小院”,团队完成了荔景农庄的大型墙绘工作,改造村容村貌,并为荔景农庄和荔枝园拍摄宣传片,在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此外,团队还与当地的志愿服务队共同合作,开展线下科普课程,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

25.岭南师范学院“正红”突击队

“正红”突击队专注于墙绘艺术,这个夏天,他们在廉江市石岭镇留下精彩作品。团队成员善于捕捉各种主题和风格,无论是校园文化、地方特色,还是梦想与希望,都能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在14天的时间里,“正红”突击队凭借着创意和绘画技能,绘制出总面积达299.61平方米的墙绘,为这座小镇增添独特魅力。

26.岭南师范学院“启智”突击队

团队前往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开展支教活动。课程涵盖多种兴趣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孩子的体验。与此同时,他们开展了红色运动会以及国防教育、禁毒、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安全知识宣讲,让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

为探究乡村经济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团队还深入乡村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以甘园村为例,他们深入乡村调查,调研当地蒲草特色经济、肉鹅养殖与甘薯种植等乡村经济与乡村治理的促进机制。

27.岭南师范学院“骐骥”突击队

本团队致力于探索湛江历史文化旅游传播路径,为文物创新助力。他们已打造一款可以实现文物在线动态展示与在线导览的线上博物馆,目前已上线数百件文物信息。

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广州湾历史民俗馆内特色文物的文创较少。于是他们结合馆内煤油灯、3D眼镜、结婚贺杯等文物,设计了“文物萌趣记”系列产品。

团队还进行了人物专访,打造中英文旅宣传片,传播湛江文化。

28.岭南师范学院“红帆”突击队

团队走进赤坎区中华街道新江社区,开设红帆艺教课堂,面向学龄前年级以上儿童招收学生30名,与街道合作开展了超过20场大课间主题创文活动。与此同时,团队积极响应专项“我是乡村绘画师”号召,分别在新江社区文明实践站和建华街一巷室外宣传栏内绘制了5幅墙绘作品和1幅书法作品。

团队还深入挖掘当地非遗当地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簕古龙,对当地簕古龙第四代传承人陈文进行访谈记录,并为簕古龙制作了一系列IP形象。

29.岭南师范学院“红廉业火”突击队

“红廉业火”突击队聚焦廉江市红色旅游资源,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廉江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廉江红色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结合地理专业知识,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产出文创产品、研学设计、调研报告、宣传视频等系列内容,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方向。

30.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

突击队与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针对“潜蛟P—100”水下机器人进行改良。此次升级包括为机器人搭载高清摄像头以及pH值和浊度传感器。机器对坡头镇塘尾村和大港村近400亩红树林水域进行了全面检测,通过详细的检测数据分析,提出了针对红树林水域保护的专业建议。

此外,团队还积极开展了针对当地村民的红树林保护科普活动,深入浅出地传达环保理念,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

31.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

团队深入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以“1+4+10+N”模式赋能南珠农文旅产业融合升级,助力擦亮湛品——南珠招牌。团队共发布视频及图文推介135个,拍摄珍珠知识小课堂和纪录片6个,浏览量累计突破70万次。

团队还将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将挑战杯项目落地,重点围绕“绿美广东背景下珍珠附属品循环再利用促进产业经济绿色发展”主题开展深入调研,为南珠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32.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

“电亮新征程”突击队奔赴“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徐闻县曲界镇开展助农兴农行动。

队员们前往徐闻曲界镇政府、湛江农垦菠萝运营中心,就如何“发挥菠萝特色产业优势,讲好徐闻菠萝故事”展开研讨交流,并实地调研曲界镇菠萝产业。

团队一方面利用农药智能雾化喷洒技术,促进农产品更好地生长,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的电商新模式大力推动产品销售,为当地菠萝产业注入创新力量,赋予其发展新动能。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童慧丹 郭莉敏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