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休闲还是工作,很多朋友都喜欢吃零食来打发时间或者缓解焦虑。
但是,有些人认为零食是垃圾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其实,你对零食可能还不够了解。选对品类、控制好摄入量并且在对的时间吃,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隐患,或许还能有利健康。
零食≠垃圾食品粗杂粮、蔬菜都可以是零食
一提到零食,很多人就会想到薯片、话梅等深加工的包装食品。许多人对于零食的定义和认知,可能存在误解。
零食吃得健康把握好时机,选择好种类
01
吃什么?
在选择零食时,最好选能和三餐不同的品类,比如水果、坚果、奶类。这样可以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
02
吃多少?
03
什么时候吃?
不同时间吃零食,达到的效果不一样。
餐前吃: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摄入量;餐后吃: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想吃零食,起码在餐后 1~2 小时再吃零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两餐之间适当吃零食。
有一些研究,对吃零食的时间和种类作了更加详细的建议。
1)下午两餐之间吃高纤维零食,有利于控血糖
有一个研究,对平均年龄为 77 岁的健康老人进行交叉实验,连续一周一部分人在午餐和晚餐之间吃普通饼干,一部分人吃高纤维饼干。经过对比发现,午餐和晚餐之间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零食,导致晚餐后和次日早餐后的餐后血糖反应水平较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试验数据并不多,因而“下午两餐之间吃高纤维零食,有利于控血糖”这个结论,后续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2)晚上 9 点之后不要吃零食
2022 年发表在《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晚上 9 点之后进食,会增加白天的饥饿感,减少白天的能量消耗,最终增加肥胖风险。另外,与白天吃零食的人相比,晚上较晚吃零食的人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较差。
健康零食怎么选?这份红黑榜请收下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等,还可选择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少选油炸或膨化食品。
最推荐:低糖低钠、少加工的全食
无论在家、工作还是在路上,健康零食都可以帮助抵抗饥饿并防止暴饮暴食。建议选择低糖、低盐、低脂肪的零食,最好是完整的全食,例如胡萝卜、新鲜水果或无糖原味酸奶,而不是薯片、蛋糕或饼干等包装或加工食品。
这里把推荐的健康零食做了梳理,在选择时可供参考。
要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饱和和反式)的食物
无论是高糖、高盐还是高脂肪(尤其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等食物,长期食用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里梳理了需要限制的零食,建议平时不吃或少吃。
要警惕:这种被认为健康的食物——果汁
不要再把果汁当水果的替代品了。
果汁里的糖含量很高,摄入过多不仅导致体重增加和心脏代谢风险,而且还会增加癌症风险(尤其是乳腺癌)。2019 年发表在 BMJ 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每天饮用 100ml 含糖饮料(包括果汁)会使患癌风险增加 18%,其中乳腺癌风险增加 23%。
来源:扬州市场监管、江苏市场监管、人民网科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