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权威科普
该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密切接触以及飞沫进行传播,HSV感染人体后首先引起为期2-3周的口腔黏膜疱疹或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毒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神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非特异性刺激便可诱发病毒激活,激活的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经三叉神经入脑而引起脑炎,病变可累及大脑额叶、颞叶以及边缘系统,甚至侵及枕叶,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软化、出血、坏死,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科普
01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因入侵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累及颅内引起脑组织,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改变,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单纯疱疹病毒包含2种血清,成人发生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数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单纯疱疹病毒2型性脑炎,多见于新生儿。
基本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约90%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而成人发生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性脑炎约2/3为再发性感染,潜伏于三叉神经节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再活化后沿着神经轴突感染颅内,引起脑组织损伤。
此类患者,多为既往患有单纯疱疹患者,疱疹多发于口腔、硬腭、牙龈、咽等部位。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2)
由HSV-2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为原发性感染,常见于分娩时被产道感染的新生儿,亦可见于成人,其中性活跃者多见,其既往多患有生殖器疱疹,该疾病由潜伏于骶神经节的病毒引起颅内感染所致。
诱发因素
机体免疫低下
当患者因受凉、劳累、机械刺激等因素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新入侵或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或骶神经节的单纯疱疹病毒可沿着神经轴突进入颅内,引起脑组织水肿、软化、出血、坏死,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偏盲、偏瘫、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02
症状
急性起病,部分患者既往可有单纯疱疹史,前期常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表现为情感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癫痫发作以及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典型症状
前驱症状
患者前期可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还可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嗜睡等。
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颞叶、额叶、边缘系统受累,患者可有轻度偏瘫、偏盲、失语以及共济失调,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记忆的下降或丧失以及脑膜刺激征,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多数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昏迷,另约1/3患者病程中可伴有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
患者既可表现为感情淡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语言或活动减少,还可表现为焦虑、冲动、动作增多等症状。
伴随症状
口唇疱疹
约1/4患者有口唇疱疹史,疱疹发作初期皮损处有灼热感,其后口周出现红斑或聚集性小水疱,当水疱溃破后可发展为浅表溃疡,多伴有疼痛及瘙痒。
生殖器疱疹
好发于15-45岁性活跃期人群,皮损多在生殖器及会阴部,出现的簇集或散在小水疱可伴烧灼感或针刺感,后期水疱溃破形成糜烂或溃疡。
03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一般情况下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压力可表现为正常或轻微增高,脑脊液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有核细胞增多,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氯化物以及糖含量正常,当出现红细胞增多时,提示患者可能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脑炎。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包括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lgG、lgM抗体和检查单纯疱疹病毒DNA。
前者取双份血清和双份做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动态观察,当抗体出现明显增高(滴度在1:80以上),且2次或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长,血中与脑脊液的抗体比值<40即可确诊。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
用于检查脑组织是否发生损伤,约有半数患者出现颞叶和额叶的低密度病灶,若发现点状高密度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另在疾病初期患者头颅CT可能提示正常,此时不能排除此患病的可能性。
头颅MRI检查
用于疾病早期的诊断,大多患者可见额叶眶面、岛叶皮质以及扣带回、颞叶内侧出现局灶性水肿。
脑电图
以颞区和额区的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明显,有时可见颞区尖波和棘波。
特殊检查
脑活检
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内含有单纯疱疹病毒颗粒和抗原。
04
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的,及时规范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对于重者患者可辅以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该药物可抑制病毒DNA合成,多使用静脉滴注,连用14~21天。
该药物主要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排泄至体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此外应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当与青素类、丙磺舒、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时可提高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部分患者静注药物后可出现静脉炎、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暂时性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皮疹、血尿、震颤、谵妄等不良反应,老人、孕妇、儿童慎用此药物。
更昔洛韦
多采用静脉滴注,疗程大约为14~21天,该药物可引起与剂量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表现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可恢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期妇女、严重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禁用该药物。
伐昔洛韦
是阿昔洛韦前体药物,服用后可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其血浓度为阿昔洛韦5倍,该药物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症状,如少尿、无尿、血尿,部分患者还表现为震颤、谵妄、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孕妇、儿童慎用,此外应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松等,病情危重、出现出血性坏死性脑炎、白细胞或红细胞显著增多者可选择使用,以减轻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脑部水肿。
●长期大量使用者,可引起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等)、水肿、消化道溃疡穿孔或出血、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有癫痫或精神病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水痘、麻疹、真菌感染者以及孕妇禁用,该类药物治疗上一般使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后期逐渐减量,应避免突然停药而引起肾上腺功能不全或危象以及病情反跳现象。
其他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及时给予降温、抗惊厥、降颅压、补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介绍
专
家
介
绍
张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主委
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专
家
介
绍
朱明华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委员。擅长:1、颈肩部、腰部、背部等酸、胀、痛等不适。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腰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神经鞘瘤、椎管内病变等。3、周围神经痛:各种外周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难治性神经痛等。4、颅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5、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不典型面痛、蝶腭神经痛等。6、中枢性疼痛:中风后疼痛(丘脑痛)、幻肢痛、残肢痛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