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善治 | 樟木头镇“456”工作法,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东莞政法
+订阅

基层之治,机杼万端。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如何让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不断亮出实招…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樟木头镇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通过“四升级、五激活、六打造”工作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以“共建”为依托

“四升级”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新格局

级“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党建的轴心作用,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为手段,把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引导企事业单位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升级资源互补”

完善“1+6+N”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探索组建“风险隐患排查团、矛盾化解攻坚团、平安建设走访团、创新治理智囊团、法治建设宣讲团、心理干预服务团”等“六团”组织,借社会各方面资源,做好纠纷排查调解、法治宣传、消防安全、应急管理、治安防控、群防群治、民生服务等工作。

级“网格管控”

全面摸清76 个网格内志愿者、党员、党小组长、小组长、公职人员等情况,整合纳入平安走访员队伍中,促进骨干力量在工作中亮身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级“综治融合”

进一步完善镇、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对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方面的求助、投诉和有关矛盾纠纷联动受理、处理、督办、反馈,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

以“共治”为保障

“五激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新能力

活“红色引擎”

探索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网络服务圈”“平安共享圈”,探索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激活“治理格局”

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作用,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形成齐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激活“法治思维”

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持续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培育“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激活“防控体系”

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科技应用和信息互通共享建设,辖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8%以上,整合现有监控资源,提高使用率,实现辖区全网监控,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科技防范水平。

激活“社会力量”

有针对性的引导平安建设促进会、法学会、召明律师调解个人工作室、异地商会等各类团体、志愿者队伍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壮大群防群治队伍。

以“共享”为导向

“六打造”实现人人享有治理新成果

打造“美居式”生活环境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辖区单位、商业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综合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行为,改善居住环境。

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

推动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网上政务服务线下线上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模式,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服务更贴心”。

打造“精神式”文化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平安文化活动,升级改造“平安文化宣传长廊”和“平安法治公园”,借助“中国作家第一村”力量谱写新时代法治新篇章,积极营造平安文化宣传浓厚氛围,营造“人人友善、人人平安”氛围。

打造“暖心式”民生工程

定期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打造“护苗有法”2.0升级版,落实各项惠民护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

造“安全式”管理服务

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物流寄递业等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应急救援预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打造“和谐式”投资环境

依法防范、打击各类破坏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稳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樟木头政法办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