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异地商会、来莞乡贤等通过乡音凝聚乡情,积极参与东莞社会法治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平安文化建设、共同维护东莞社会平安稳定,已成为东莞社会协同善治的一片靓丽风景……
自2016年起,东莞市江西商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法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并与各镇综治办签订平安文化共建协议。商会于2019年5月17日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会以“乡情+法律”的形式,调解化解涉及商会会员的各类民间纠纷,致力于建设在莞赣籍乡友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024年7月,东莞市江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巧用乡音乡情协助横沥镇高效调解江西籍员工伤病赔偿纠纷,在商会的介入下,僵持不下的纷争得到圆满化解,双方达成一致,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彰显了商会服务地方、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事件回顾
2023年12月,横沥镇六甲村一企业江西籍员工突发脑溢血,家属向企业提出高额的赔偿款要求。经镇平安法治办、公安分局、人社分局、司法分局、六甲村委会联合调处了半个月,家属始终不愿意接受法定赔偿以及企业的捐助款,企业与家属的调解协商工作一直不能顺利进行。横沥镇在审查该案件时发现伤者家属是江西人,为更高效化解纠纷,横沥镇平安法治办邀请了东莞市江西商会参与调解。商会在得知案件的基本情况后,迅速组织安排调解工作,尝试借助“乡音乡情”做通家属思想工作,破解僵局。
调解经过
今年7月3日,东莞市江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通知后,考虑到便捷与时效问题,商会第一时间安排在横沥镇的东部片区秘书长彭晓军与平安法治办联系,并来到六甲村参与部门的调解座谈,了解本次合力调解的方法。在沟通中,商会东部片秘书长彭晓军及时稳定家属情绪,首先采取了拉家常的、亲和的沟通方式,迅速拉近了与家属的心理距离,有效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基础。并且,巧妙地借助“乡音乡情”使得家属敞开心扉,讲述不接受赔偿款的真实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关键切入点。
随后,在了解家属诉求的基础上,商会东部片秘书长彭晓军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规劝,并就赔偿的认定金额、企业的做法以及双方各自可能面临的利弊进行了详尽而透明的解释,确保了信息的对称性,让家属能够基于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出决策。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沟通策略,仅用半天时间,商会最终成功促成了双方签定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快速化解纠纷的“三步棋”
先手棋,稳住局面。横沥镇平安法治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迅速介入,各司其职,有针对性地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平安法治办及时协调家属与企业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公安分局迅速做好现场稳控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的同时,防止发生个人极端行为;人社分局针对家属关于工伤认定的疑问,开展解释工作,消除家属的疑虑;六甲村委会与企业沟通联系,解决协商期间家属的食宿问题,缓解其后顾之忧。
关键棋,明确依据。本起纠纷,横沥镇法学会向双方提供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法律咨询专家既对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释疑,又为企业接下来开展协商提供了专业法律意见,使双方对法律法规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赔偿金额也有了明确的底数;双方的分歧进一步缩小,接近达到共识。
制胜棋,促进化解。今年4月,东莞市江西商会与横沥镇平安法治办签订了平安建设共建协议。本次纠纷,伤者家属恰好是江西人,于是镇平安法治办迅速与东莞市江西商会联系协调,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到本次纠纷涉及到“家乡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上升到社会矛盾,因此,自接收到这个案件后,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立足点,利用乡情纽带辅助纠纷调处,成功取得家属的信任,并要求彭晓军秘书长作为他们签订调解协议时的见证人,为该纠纷的妥善化解奠定了基础。
来源:平安横沥微信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