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 | 群众幸福感up!up!up!人民日报点赞东莞基层法庭经验做法

东莞政法
+订阅

法治润民心,护航促发展。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让我们一起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东莞建设,让良法善治绘就莞邑大地的幸福底色。

东莞又被人民日报点赞啦!

今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长文

点赞东莞法院各基层法庭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东莞法院各基层法庭针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型纠纷,积极培育“枫桥经验”本土样本,联合外部多元解纷资源,建起法庭、职能部门、社区、物业公司、居民及外部调解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全链条诉源治理架构,打造“早”“快”“多”“专”解纷机制,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01

“幸福港湾”诉源治理:

调解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12月15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联手沙田镇创建了全国首个专为小区纠纷而设的“幸福港湾”诉源治理中心,努力化解发生在小区居民之间的各类纠纷。据统计,中心运行至今,共接到小区纠纷1460件,除81件进入诉讼阶段外,其余均通过诉前流程化解。

2024年3月,某小区业主杜先生的阳台管道出现返水情况,导致其房屋地面、墙壁、家具、衣物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浸泡和损坏。杜先生认为是小区物业公司维修保养义务不到位造成的,要求物业公司赔偿60万余元,而物业公司只同意承担3万余元,双方对赔偿数额未能协商一致。杜先生一气之下将浸湿的衣物铺在物业公司的办公室过道、护栏、桌子上各处。

沙田法庭接报后,联系了镇司法分局、综治办、房管所、城建办等工作人员一起到杜先生家中查看返水情况并组织现场调解。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和双方的主要诉求后,法庭一边释法说明,一边引导双方根据法律规定理性分析事件原因、责任主体、责任比例,拉近了双方的调解意愿和调解方案差距,最终达成和解方案,由物业公司赔偿杜先生约5万元。

▲沙田法庭法官调解现场

像这样的纠纷,沙田法庭的法官处理了不止一宗。让小区里的纠纷不出小区大门就得以解决,是法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指导社会调解力量。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伊始,法庭就联合镇司法分局、房管所对辖区全小区的基本情况、调解组织、调解力量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相继与8个成员单位形成常态化沟通协调合力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联合开展活动。该中心从成立至2024年上半年,与镇司法分局、房管所、当地社区座谈研讨29次,开展普法活动10余次,梳理小区治理堵点、难点10余条,归纳治理建议15条。

中心还在其中三个较大的小区设立了工作流动站,从2023年2月起,法庭和司法分局每周派员一起到试点小区走访,收集矛盾纠纷情况,做好台账,指导物业人员开展调解。

据悉,2024年上半年法庭受理小区系列纠纷5批,加上其他个案,涉业主335户。经法庭指导和协调,多数纠纷由物业公司与业主自行化解,最终到法庭办理立案手续并需开庭审理的仅4宗。

02

企石巡回法庭:

送上更便利更贴心的司法服务

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石排法庭叶法官团队仅用半天时间成功调解三起案件(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和追偿权纠纷),让当事人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解决矛盾纠纷,在企石镇传为佳话。

如此高效,如何做到的?这得益于该法院在企石镇开设的巡回法庭,为企石群众提供更便利更贴心的司法服务。在企石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石排法庭积极推动巡回法庭建设:在企石司法分局的一楼建设了一个审判庭,就近服务当地群众,常态化开展在线诉讼、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诉源治理等工作。

▲当事人在企石巡回法庭签署调解协议

“企石镇是离我们法院最远的一个镇,没有镇属的法庭,该镇的民事执行案件属石排法庭管辖,所以群众一听到‘石排法庭’,往往会以为是诈骗电话。” 叶法官举例说。因被诈骗不得已借款的潘某,被现债权人德某公司诉至法院。叶法官团队尝试联系被告潘某,曾被诈骗的潘某犹如惊弓之鸟,一直质疑法官和调解员的身份,拒绝调解。几次被挂断电话后,叶法官发信息告诉潘某于某月某日在企石镇的巡回审判庭等候办理他的案件,潘某果然按时就到达。叶法官当庭向双方当事人分析了诉讼的利弊,提出了调解的方案,在她的努力下,双方很快达成调解。

据石排法庭王庭长介绍,将巡回法庭开到企石,既打消了企石群众对“石排”法庭的不信任感,也为调解工作带来了正反馈效果。

为了推进法官进基层,让法庭更接地气,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和企业,石排法庭创立了诉源治理“1+3”机制,即指定一个法官团队对应一个村、一个村小组、一个企业,截至目前已从3个试点村发展至石排、企石两镇辖区全覆盖。叶法官团队就对接石排福隆村等7个村,团队成员与村支书、村调解委员会、村特邀调解员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给予专业指导,一些前端调解不了的案件,法官可以直接找到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大大地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推动实现案结事了。

王庭长表示,为丰富“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内涵,推动巡回审判延伸基层法治触角,法庭还将推动企石镇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台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诉源治理工作方案,让巡回法庭走进更多的小区、村落、企业。

03

“果香调解室”:

园区的矛盾就在园区解决

“在‘果香调解室’的法官的调解下,没想到对方拖欠了半年不付的货款,对方就很快就支付了!”。在东莞市高埗镇的江南莞香果蔬交易批发市场经商的王先生激动地对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的法官说。

位于东莞市高埗镇的江南莞香果蔬交易批发市场,是东莞市规模最大的果蔬交易中心。商户档口数近1000个,日人流量达6000人次,日车流量5500车次,产品销售覆盖大湾区、辐射全国,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同时,大量的人员流动、频繁的商贸往来和传统的交易习惯也带来了矛盾纠纷易发、诉讼案件量大的后果。2023年至2024年,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受理该市场的各类纠纷近250件,案件呈类型化、重复性的特点。

▲果香法庭审判现场

2024年4月,针对矛盾纠纷易发、诉讼案件量大的现象,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联合高埗镇政府等单位率先在江南莞香果蔬交易批发市场成立“府院共建非诉园区”。

“府院共建非诉园区系统提出‘三个一’工作以及17条硬举措。”第一人民法院石碣法庭李法官说,“首先,我们搭建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果香调解工作室’,组建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的调解梯队,设立驻点警长、驻点律师、驻点法官,开通司法确认和执行保障绿色通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衔接机制。其次,我们落实‘一揽子’强化前端预防治理措施,加强矛盾纠纷和诉讼案件研判分析,开展府院村企商矛盾纠纷‘查化会’,定期举办‘法官课堂’‘果香法庭’巡回审判。第三,我们完善了‘一体化’专项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积极对接优质法律服务资源。”

日前,该非诉园区已开展“法护果香”律师结对服务计划,设立嵌入式公共法律服务点,逐步开通“果香频道”线上法律服务平台,通过法官、律师与商户面对面的交流,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园区、解决在源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